ZHCSQ64 October   2023 LMK04714-Q1

PRODUCTION DATA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5. 修订历史记录
  6. 引脚配置和功能
  7. 规格
    1. 6.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6.2 ESD 等级
    3. 6.3 建议运行条件
    4. 6.4 热性能信息
    5. 6.5 电气特性
    6. 6.6 时序要求
    7. 6.7 时序图
    8. 6.8 典型特性
  8. 参数测量信息
    1. 7.1 电荷泵电流规格定义
      1. 7.1.1 电荷泵输出电流幅度变化与电荷泵输出电压间的关系
      2. 7.1.2 电荷泵灌电流与电荷泵输出拉电流失配间的关系
      3. 7.1.3 电荷泵输出电流幅度变化与环境温度间的关系
    2. 7.2 差分电压测量术语
  9. 详细说明
    1. 8.1 概述
      1. 8.1.1 与 LMK04832 的区别
        1. 8.1.1.1 抖动清除
        2. 8.1.1.2 JEDEC JESD204B/C 支持
      2. 8.1.2 时钟输入
        1. 8.1.2.1 PLL1 的输入
        2. 8.1.2.2 PLL2 的输入
        3. 8.1.2.3 使用时钟分配模式时的输入
      3. 8.1.3 PLL1
        1. 8.1.3.1 频率保持
        2. 8.1.3.2 用于 PLL1 的外部 VCXO
      4. 8.1.4 PLL2
        1. 8.1.4.1 PLL2 的内部 VCO
        2. 8.1.4.2 外部 VCO 模式
      5. 8.1.5 时钟分配
        1. 8.1.5.1 时钟分频器
        2. 8.1.5.2 高性能分频器旁路模式
        3. 8.1.5.3 SYSREF 时钟分频器
        4. 8.1.5.4 器件时钟延迟
        5. 8.1.5.5 动态数字延迟
        6. 8.1.5.6 SYSREF 延迟:全局和本地
        7. 8.1.5.7 可编程输出格式
        8. 8.1.5.8 时钟输出同步
      6. 8.1.6 0 延迟
      7. 8.1.7 状态引脚
    2. 8.2 功能方框图
    3. 8.3 特性说明
      1. 8.3.1 同步 PLL R 分频器
        1. 8.3.1.1 PLL1 R 分频器同步
        2. 8.3.1.2 PLL2 R 分频器同步
      2. 8.3.2 SYNC/SYSREF
      3. 8.3.3 JEDEC JESD204B/C
        1. 8.3.3.1 如何启用 SYSREF
          1. 8.3.3.1.1 SYSREF 设置示例
          2. 8.3.3.1.2 SYSREF_CLR
        2. 8.3.3.2 SYSREF 模式
          1. 8.3.3.2.1 SYSREF 脉冲发生器
          2. 8.3.3.2.2 连续 SYSREF
          3. 8.3.3.2.3 SYSREF 请求
      4. 8.3.4 数字延迟
        1. 8.3.4.1 固定数字延迟
        2. 8.3.4.2 动态数字延迟
        3. 8.3.4.3 单个和多个动态数字延迟示例
      5. 8.3.5 SYSREF 与器件时钟对齐
      6. 8.3.6 输入时钟切换
        1. 8.3.6.1 输入时钟切换 - 手动模式
        2. 8.3.6.2 输入时钟切换 - 引脚选择模式
        3. 8.3.6.3 输入时钟切换 - 自动模式
      7. 8.3.7 数字锁定检测 (DLD)
        1. 8.3.7.1 计算数字锁定检测频率精度
      8. 8.3.8 保持
        1. 8.3.8.1 启用保持
          1. 8.3.8.1.1 固定(手动)CPout1 保持模式
          2. 8.3.8.1.2 跟踪 CPout1 保持模式
        2. 8.3.8.2 在保持期间
        3. 8.3.8.3 退出保持
        4. 8.3.8.4 保持频率精度和 DAC 性能
      9. 8.3.9 PLL2 环路滤波器
    4. 8.4 器件功能模式
      1. 8.4.1 双 PLL
        1. 8.4.1.1 双环路
        2. 8.4.1.2 具有级联 0 延迟的双环路
        3. 8.4.1.3 具有嵌套 0 延迟的双环路
      2. 8.4.2 单个 PLL
        1. 8.4.2.1 PLL2 单环路
          1. 8.4.2.1.1 具有 0 延迟的 PLL2 单环路
        2. 8.4.2.2 具有外部 VCO 的 PLL2
      3. 8.4.3 分配模式
    5. 8.5 编程
      1. 8.5.1 建议编程序列
    6. 8.6 寄存器映射
      1. 8.6.1 用于器件编程的寄存器映射
      2. 8.6.2 器件寄存器说明
        1. 8.6.2.1 系统功能
          1. 8.6.2.1.1 RESET、SPI_3WIRE_DIS
          2. 8.6.2.1.2 POWERDOWN
          3. 8.6.2.1.3 ID_DEVICE_TYPE
          4. 8.6.2.1.4 ID_PROD
          5. 8.6.2.1.5 ID_MASKREV
          6. 8.6.2.1.6 ID_VNDR
        2. 8.6.2.2 (0x100 至 0x137)器件时钟和 SYSREF 时钟输出控制
          1. 8.6.2.2.1 DCLKX_Y_DIV
          2. 8.6.2.2.2 DCLKX_Y_DDLY
          3. 8.6.2.2.3 CLKoutX_Y_PD、CLKoutX_Y_ODL、CLKoutX_Y_IDL、DCLKX_Y_DDLY_PD、DCLKX_Y_DDLY[9:8]、DCLKX_Y_DIV[9:8]
          4. 8.6.2.2.4 CLKoutX_SRC_MUX、DCLKX_Y_PD、DCLKX_Y_BYP、DCLKX_Y_DCC、DCLKX_Y_POL、DCLKX_Y_HS
          5. 8.6.2.2.5 CLKoutY_SRC_MUX、SCLKX_Y_PD、SCLKX_Y_DIS_MODE、SCLKX_Y_POL、SCLKX_Y_HS
          6. 8.6.2.2.6 SCLKX_Y_ADLY_EN、SCLKX_Y_ADLY
          7. 8.6.2.2.7 SCLKX_Y_DDLY
          8. 8.6.2.2.8 CLKoutY_FMT、CLKoutX_FMT
        3. 8.6.2.3 SYSREF、SYNC 和器件配置
          1. 8.6.2.3.1  VCO_MUX、OSCout_MUX、OSCout_FMT
          2. 8.6.2.3.2  SYSREF_REQ_EN、SYNC_BYPASS、SYSREF_MUX
          3. 8.6.2.3.3  SYSREF_DIV
          4. 8.6.2.3.4  SYSREF_DDLY
          5. 8.6.2.3.5  SYSREF_PULSE_CNT
          6. 8.6.2.3.6  PLL2_RCLK_MUX、PLL2_NCLK_MUX、PLL1_NCLK_MUX、FB_MUX、FB_MUX_EN
          7. 8.6.2.3.7  PLL1_PD、VCO_LDO_PD、VCO_PD、OSCin_PD、SYSREF_GBL_PD、SYSREF_PD、SYSREF_DDLY_PD、SYSREF_PLSR_PD
          8. 8.6.2.3.8  DDLYdSYSREF_EN、DDLYdX_EN
          9. 8.6.2.3.9  DDLYd_STEP_CNT
          10. 8.6.2.3.10 SYSREF_CLR、SYNC_1SHOT_EN、SYNC_POL、SYNC_EN、SYNC_PLL2_DLD、SYNC_PLL1_DLD、SYNC_MODE
          11. 8.6.2.3.11 SYNC_DISSYSREF、SYNC_DISX
          12. 8.6.2.3.12 PLL1R_SYNC_EN、PLL1R_SYNC_SRC、PLL2R_SYNC_EN、FIN0_DIV2_EN、FIN0_INPUT_TYPE
        4. 8.6.2.4 (0x146 - 0x149) CLKIN 控制
          1. 8.6.2.4.1 CLKin_SEL_PIN_EN、CLKin_SEL_PIN_POL、CLKin2_EN、CLKin1_EN、CLKin0_EN、CLKin2_TYPE、CLKin1_TYPE、CLKin0_TYPE
          2. 8.6.2.4.2 CLKin_SEL_AUTO_REVERT_EN、CLKin_SEL_AUTO_EN、CLKin_SEL_MANUAL、CLKin1_DEMUX、CLKin0_DEMUX
          3. 8.6.2.4.3 CLKin_SEL0_MUX、CLKin_SEL0_TYPE
          4. 8.6.2.4.4 SDIO_RDBK_TYPE、CLKin_SEL1_MUX、CLKin_SEL1_TYPE
        5. 8.6.2.5 RESET_MUX、RESET_TYPE
        6. 8.6.2.6 (0x14B - 0x152) 保持
          1. 8.6.2.6.1 LOS_TIMEOUT、LOS_EN、TRACK_EN、HOLDOVER_FORCE、MAN_DAC_EN、MAN_DAC[9:8]
          2. 8.6.2.6.2 MAN_DAC
          3. 8.6.2.6.3 DAC_TRIP_LOW
          4. 8.6.2.6.4 DAC_CLK_MULT、DAC_TRIP_HIGH
          5. 8.6.2.6.5 DAC_CLK_CNTR
          6. 8.6.2.6.6 CLKin_OVERRIDE、HOLDOVER_EXIT_MODE、HOLDOVER_PLL1_DET、LOS_EXTERNAL_INPUT、HOLDOVER_VTUNE_DET、CLKin_SWITCH_CP_TRI、HOLDOVER_EN
          7. 8.6.2.6.7 HOLDOVER_DLD_CNT
        7. 8.6.2.7 (0x153 - 0x15F) PLL1 配置
          1. 8.6.2.7.1 CLKin0_R
          2. 8.6.2.7.2 CLKin1_R
          3. 8.6.2.7.3 CLKin2_R
          4. 8.6.2.7.4 PLL1_N
          5. 8.6.2.7.5 PLL1_WND_SIZE、PLL1_CP_TRI、PLL1_CP_POL、PLL1_CP_GAIN
          6. 8.6.2.7.6 PLL1_DLD_CNT
          7. 8.6.2.7.7 HOLDOVER_EXIT_NADJ
          8. 8.6.2.7.8 PLL1_LD_MUX, PLL1_LD_TYPE
        8. 8.6.2.8 (0x160 - 0x16E) PLL2 配置
          1. 8.6.2.8.1 PLL2_R
          2. 8.6.2.8.2 PLL2_P、OSCin_FREQ、PLL2_REF_2X_EN
          3. 8.6.2.8.3 PLL2_N_CAL
          4. 8.6.2.8.4 PLL2_N
          5. 8.6.2.8.5 PLL2_WND_SIZE、PLL2_CP_GAIN、PLL2_CP_POL、PLL2_CP_TRI
          6. 8.6.2.8.6 PLL2_DLD_CNT
          7. 8.6.2.8.7 PLL2_LD_MUX、PLL2_LD_TYPE
        9. 8.6.2.9 (0x16F - 0x555) 其他寄存器
          1. 8.6.2.9.1 PLL2_PRE_PD、PLL2_PD、FIN0_PD
          2. 8.6.2.9.2 PLL1R_RST
          3. 8.6.2.9.3 CLR_PLL1_LD_LOST、CLR_PLL2_LD_LOST
          4. 8.6.2.9.4 RB_PLL1_LD_LOST、RB_PLL1_LD、RB_PLL2_LD_LOST、RB_PLL2_LD
          5. 8.6.2.9.5 RB_DAC_VALUE (MSB)、RB_CLKinX_SEL、RB_CLKinX_LOS
          6. 8.6.2.9.6 RB_DAC_VALUE
          7. 8.6.2.9.7 RB_HOLDOVER
          8. 8.6.2.9.8 SPI_LOCK
  10. 应用和实施
    1. 9.1 应用信息
      1. 9.1.1 处理未使用的引脚
      2. 9.1.2 频率规划和杂散最小化
      3. 9.1.3 数字锁定检测频率精度
        1. 9.1.3.1 最小锁定时间计算示例
      4. 9.1.4 驱动 CLKIN 和 OSCIN 输入
        1. 9.1.4.1 使用差分源驱动 CLKIN 和 OSCIN 引脚
        2. 9.1.4.2 使用单端源驱动 CLKIN 引脚
      5. 9.1.5 用于实现最佳相位噪声性能的 OSCin 倍频器
      6. 9.1.6 端接和使用时钟输出驱动器
        1. 9.1.6.1 直流耦合差分操作的端接
        2. 9.1.6.2 交流耦合差分操作的端接
        3. 9.1.6.3 单端操作的端接
    2. 9.2 典型应用
      1. 9.2.1 设计要求
      2. 9.2.2 详细设计过程
        1. 9.2.2.1 器件选择
        2. 9.2.2.2 器件配置和仿真
        3. 9.2.2.3 器件设置
    3. 9.3 系统示例
      1. 9.3.1 系统级方框图
    4. 9.4 电源相关建议
    5. 9.5 布局
      1. 9.5.1 热管理
      2. 9.5.2 布局指南
      3. 9.5.3 布局示例
  11. 10器件和文档支持
    1. 10.1 器件支持
      1. 10.1.1 开发支持
        1. 10.1.1.1 时钟树架构
        2. 10.1.1.2 PLLatinum 仿真
        3. 10.1.1.3 TICS Pro
    2. 10.2 文档支持
      1. 10.2.1 相关文档
    3. 10.3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4. 10.4 支持资源
    5. 10.5 商标
    6. 10.6 静电放电警告
    7. 10.7 术语表
  12. 11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CLKin_OVERRIDE、HOLDOVER_EXIT_MODE、HOLDOVER_PLL1_DET、LOS_EXTERNAL_INPUT、HOLDOVER_VTUNE_DET、CLKin_SWITCH_CP_TRI、HOLDOVER_EN

该寄存器可以控制开关事件中的时钟启用。

表 8-58 寄存器 0x150
名称POR 默认值说明
7不适用0保留
6CLKin
_OVERRIDE
0启用了手动时钟选择时,CLKin_SEL_MANUAL = 0/1/2 选择手动时钟输入。CLKin_OVERRIDE = 1 将强制使用该时钟输入。CLKin_OVERRIDE = 1 与时钟分配模式一起使用时可提供出色性能。
0:正常,无覆盖。
1:在手动模式下根据 CLKin_SEL_MANUAL 的指定值强制仅选择 CLKin0/1/2。动态数字延迟不会起效。
5HOLDOVER_
EXIT_MODE
00:基于 LOS 状态退出。如果时钟被 LOS 激活,则开始退出。
1:基于 PLL1 DLD 退出。当 PLL1 相位检测器确认有效时钟时。
4HOLDOVER
_PLL1_DET
0在 PLL1 锁定检测信号从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时启用 HOLDOVER。
0:PLL1 DLD 不会导致时钟切换事件
1:PLL1 DLD 会导致时钟切换事件
3LOS_EXTERNAL_INPUT0使用 LOS 状态的外部信号而不是内部 LOS 电路。CLKin_SEL0 引脚用于 CLKin0 LOS,CLKin_SEL1 引脚用于 CLKin1 LOS,Status_LD1 用于 CLKin2 LOS。要使这些引脚中的任何一个有效,必须将相应的 _TYPE 寄存器编程为输入。
0:禁用
1:启用
2HOLDOVER_
VTUNE_DET
0启用 DAC VTune 轨检测器。当 DAC 达到指定的 Vtune 时,如果启用了该位,则当前时钟输入被视为无效,并且系统会生成输入时钟切换事件。
0:禁用
1:被启用
1 CLKin_SWITCH_CP_TRI0使用三态电荷泵启用时钟切换。
0:未启用。
1:PLL1 电荷泵在时钟切换期间处于三态。
0HOLDOVER_EN0设置保持模式是否有效。
0:禁用
1: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