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J70C December   2018  – January 2021 DS90UB941AS-Q1

PRODUCTION DATA  

  1. 特性
  2. 应用
  3. 说明
  4. 修订历史记录
  5. 说明(续)
  6. 引脚配置和功能
    1.     引脚功能
  7. 规格
    1. 7.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7.2 ESD 等级
    3. 7.3 建议工作条件
    4. 7.4 热性能信息
    5. 7.5 直流电气特征
    6. 7.6 交流电气特征
    7. 7.7 推荐外部时钟参考时序
    8. 7.8 推荐的串行控制总线时序
    9. 7.9 时序图
  8. 详细说明
    1. 8.1 概述
    2. 8.2 功能方框图
    3. 8.3 特性说明
      1. 8.3.1  DSI 接收器
        1. 8.3.1.1 DSI 工作模式
          1. 8.3.1.1.1 高速模式
          2. 8.3.1.1.2 25
          3. 8.3.1.1.3 全局操作时序参数
        2. 8.3.1.2 THS-SKIP 编程
        3. 8.3.1.3 DSI 错误和状态
          1. 8.3.1.3.1 DSI / DPHY 误差检测和报告
          2. 8.3.1.3.2 DSI 协议错误检测
          3. 8.3.1.3.3 DSI 错误报告
          4. 8.3.1.3.4 DSI 错误计数器
          5. 8.3.1.3.5 DSI 转 FPD-Link III 缓冲区错误
        4. 8.3.1.4 支持的 DSI 视频格式
      2. 8.3.2  高速正向通道数据传输
      3. 8.3.3  反向通道数据传输
      4. 8.3.4  FPD-Link III 端口寄存器访问
      5. 8.3.5  视频控制信号
      6. 8.3.6  关断引脚 (PDB)
      7. 8.3.7  串行链路故障检测
      8. 8.3.8  中断支持
        1. 8.3.8.1 中断引脚 (INTB)
        2. 8.3.8.2 远程中断引脚 (REM_INTB)
      9. 8.3.9  GPIO 支持
        1. 8.3.9.1 GPIO[3:0] 配置
        2. 8.3.9.2 反向通道配置
        3. 8.3.9.3 GPIO_REG[8:5] 配置
      10. 8.3.10 SPI 通信
        1. 8.3.10.1 SPI 模式配置
        2. 8.3.10.2 正向通道 SPI 操作
        3. 8.3.10.3 反向通道 SPI 操作
      11. 8.3.11 音频模式
        1. 8.3.11.1 I2S 音频接口
          1. 8.3.11.1.1 I2S 传输模式
          2. 8.3.11.1.2 I2S 中继器
          3. 8.3.11.1.3 分离器和复制模式期间的音频
        2. 8.3.11.2 TDM 音频接口
      12. 8.3.12 内置自检测试 (BIST)
        1. 8.3.12.1 BIST 配置和状态
        2. 8.3.12.2 正向通道和反向通道错误检查
      13. 8.3.13 内部模式生成
        1. 8.3.13.1 图形选项
        2. 8.3.13.2 颜色模式
        3. 8.3.13.3 视频时序模式
        4. 8.3.13.4 外部时序
        5. 8.3.13.5 图形反转
        6. 8.3.13.6 自动滚动
        7. 8.3.13.7 附加特性
      14. 8.3.14 EMI 降低特性
        1. 8.3.14.1 输入 SSC 容差
    4. 8.4 器件功能模式
      1. 8.4.1 模式选择配置设置 (MODE_SEL[1:0])
      2. 8.4.2 时钟模式
        1. 8.4.2.1 DSI 时钟模式
        2. 8.4.2.2 像素时钟模式
          1. 8.4.2.2.1 DSI 参考时钟模式
          2. 8.4.2.2.2 外部参考时钟模式
          3. 8.4.2.2.3 内部参考时钟
          4. 8.4.2.2.4 独立 2:2 模式的外部参考时钟
      3. 8.4.3 双 DSI 输入模式
        1. 8.4.3.1 DSI 双路运行要求
        2. 8.4.3.2 启用双 DSI 运行
        3. 8.4.3.3 双 DSI 控制和状态
      4. 8.4.4 3D 格式支持(单 DSI 输入)
        1. 8.4.4.1 左/右 3D 格式支持
        2. 8.4.4.2 交替线路 3D 格式支持
        3. 8.4.4.3 交替像素 3D 格式支持
      5. 8.4.5 独立 2:2 模式
        1. 8.4.5.1 独立 2:2 模式的配置
        2. 8.4.5.2 配置独立 2:2 模式的代码示例
        3. 8.4.5.3 91
      6. 8.4.6 FPD-Link III 运行模式
        1. 8.4.6.1 单链路模式
        2. 8.4.6.2 双链路模式
        3. 8.4.6.3 复制模式
        4. 8.4.6.4 分离器模式
          1. 8.4.6.4.1 DSI 对称分离
            1. 8.4.6.4.1.1 对称分离 - 左/右
            2. 8.4.6.4.1.2 对称分离 - 交替像素分离
            3. 8.4.6.4.1.3 对称分离 - 交替线路分离
            4. 8.4.6.4.1.4 101
          2. 8.4.6.4.2 DSI 非对称分离
            1. 8.4.6.4.2.1 非对称分离与裁剪
            2. 8.4.6.4.2.2 非对称分离与 DSI VC-ID
          3. 8.4.6.4.3 分离器运行的配置
    5. 8.5 编程
      1. 8.5.1 串行控制总线
      2. 8.5.2 多主仲裁支持
      3. 8.5.3 有关多主运行的 I2C 限制
      4. 8.5.4 对较新 FPD-Link III 器件的器件寄存器进行多主访问
      5. 8.5.5 对较旧 FPD-Link III 器件的器件寄存器进行多主访问
      6. 8.5.6 有关多主运行的控制通道方向的限制
    6. 8.6 寄存器映射
      1. 8.6.1 主寄存器
      2. 8.6.2 DSI 端口 0 和端口 1 间接寄存器
      3. 8.6.3 模拟间接寄存器
      4. 8.6.4 端口 0 和端口 1 图形发生器间接寄存器
  9. 应用和实现
    1. 9.1 应用信息
    2. 9.2 典型应用
      1. 9.2.1 设计要求
      2. 9.2.2 详细设计过程
        1. 9.2.2.1 高速互连指南
      3. 9.2.3 应用曲线
  10. 10电源相关建议
    1. 10.1 VDD 电源
    2. 10.2 上电和初始化
  11. 11布局
    1. 11.1 布局指南
      1. 11.1.1 接地
      2. 11.1.2 路由 FPD-Link III 信号布线
      3. 11.1.3 路由 DSI 信号布线
    2. 11.2 布局示例
  12. 12器件和文档支持
    1. 12.1 文档支持
      1. 12.1.1 相关文档
    2. 12.2 支持资源
    3. 12.3 商标
    4. 12.4 静电放电警告
    5. 12.5 术语表
  13. 13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引脚功能

引脚I/O,类型说明
名称编号
MIPI DSI 输入引脚
DSI0_D0P58IDSI RX 端口 0 差分数据输入引脚
使用 DEVICE_CFG (0x02h) 和 BRIDGE_CTL (0x4Fh) 寄存器进行 DSI RX 控制。如果未使用,这些引脚可能会接地或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SI0_D0N57I
DSI0_D1P56I
DSI0_D1N55I
DSI0_D2P54I
DSI0_D2N53I
DSI0_D3P52I
DSI0_D3N51I
DSI0_CLKP60IDSI RX 端口 0 差分时钟输入引脚
使用 DEVICE_CFG (0x02h) 和 BRIDGE_CTL (0x4Fh) 寄存器进行 DSI RX 控制。如果未使用,这些引脚可能会接地或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SI0_CLKN59I
DSI1_D0P6IDSI RX 端口 1 差分数据输入引脚
使用 DEVICE_CFG (0x02h) 和 BRIDGE_CTL (0x4Fh) 寄存器进行 DSI RX 控制。如果未使用,这些引脚可能会接地或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SI1_D0N5I
DSI1_D1P4I
DSI1_D1N3I
DSI1_D2P2I
DSI1_D2N1I
DSI1_D3P63I
DSI1_D3N62I
DSI1_CLKP8IDSI RX 端口 1 差分时钟输入引脚
使用 DEVICE_CFG (0x02h) 和 BRIDGE_CTL (0x4Fh) 寄存器进行 DSI RX 控制。如果未使用,这些引脚可能会接地或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SI1_CLKN7I
LFDSI49DDSI 环路滤波器引脚
在此引脚和接地之间连接一个 10nF 电容器
FPD-LINK III 接口引脚
DOUT0–26I/OFPD-Link III TX 端口 0 引脚
该端口传输 FPD-Link III 高速正向通道视频和控制数据,并接收反向通道控制数据。该引脚可以通过 STP 或同轴电缆与兼容的 FPD-Link III 解串器 RX 连接。I/O 必须根据表 9-1 进行交流耦合。如果端口未使用,则将引脚保留为“未连接”。
DOUT0+27I/O
DOUT1–22I/OFPD-Link III TX 端口 1 引脚
该端口传输 FPD-Link III 高速正向通道视频和控制数据,并接收反向通道控制数据。该引脚可以通过 STP 或同轴电缆与兼容的 FPD-Link III 解串器 RX 连接。I/O 必须根据表 9-1 进行交流耦合。如果端口未使用,则将引脚保留为“未连接”。
DOUT1+23I/O
LFT20DFPD-Link III 环路滤波器引脚
在此引脚和接地之间连接一个 10nF 电容器
REFCLK041I,PD外部参考时钟输入引脚
在独立 2:2 或非对称分离器模式下,它是 FPD-LINK III 端口 0 的外部参考时钟输入引脚。该引脚通常连接到低抖动时钟源。该引脚具有内部 25 kΩ 下拉电阻。如果未使用,该引脚可能会保留为“未连接”或连接到 GND。
REFCLK111I,PD在独立 2:2 或非对称分离器模式下,该引脚是 FPD-LINK III 端口 1 的外部参考时钟输入引脚
该引脚通常连接到低抖动时钟源。该引脚具有内部 25 kΩ 下拉电阻。如果未使用,该引脚可能会保留为“未连接”或连接到 GND。
控制引脚
I2C_SDA48I/O,ODI2C 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引脚
开漏。建议将 2.2kΩ 至 4.7 kΩ 上拉(1)至 1.8V 或 3.3V。
I2C_SCL47I/O,ODI2C 时钟输入/输出接口引脚
开漏。建议将 2.2kΩ 至 4.7 kΩ 上拉(1)至 1.8V 或 3.3V。
IDX19I,SI2C 串行控制总线器件 ID 地址选择配置引脚
通过外部上拉电阻连接到 VDD18,通过下拉电阻连接到 GND,从而根据表 8-12 创建分压器。请勿保持断开或未连接。
MODE_SEL018I,S模式选择 0 配置引脚
通过外部上拉电阻连接到 VDD18,通过下拉电阻连接到 GND,从而根据表 8-8 和 创建分压器。
MODE_SEL132I,S模式选择 1 配置引脚
通过外部上拉电阻连接到 VDD18,通过下拉电阻连接到 GND,从而根据表 8-8 和 创建分压器。
PDB31I,PD反相关断输入引脚。
通常通过下拉连接到处理器 GPIO。当 PDB 输入为高电平时,启用器件,并使内部寄存器和状态机复位为默认值。置位 PDB 信号为低电平将关闭器件并产生极少功耗。该引脚的默认功能为 PDB =低电平;掉电,内部 50kΩ 内部下拉电阻被启用。PDB 应保持低电平,直到施加电源并达到所需的最低电平。
PDB = 1,器件启用(正常工作)
PDB = 0,器件关断。
INTB30O,OD中断输出引脚
INTB 是低电平有效漏极开路并由状态寄存器控制。请参阅Topic Link Label8.3.8
INTB = H,正常工作
INTB = L,中断请求
建议的上拉电阻器为 4.7kΩ 到 VDDIO。请勿保持断开或未连接。
REM_INTB10O远程中断输出引脚
REM_INTB 将直接镜像来自远程器件的 INTB_IN 信号的状态。无需单独读取串行器寄存器即可复位和更改该引脚的状态。如果未使用,则将引脚保留为“未连接”。
SPI 引脚(在双路 FPD-LINK III 模式下)
MOSI46I/O,PDSPI 主输出从输入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D_GPIO0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MISO45I/O,PDSPI 主输入从输出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D_GPIO1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SPLK44I/O,PDSPI 时钟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D_GPIO2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SS43I/O,PDSPI 从选择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D_GPIO3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高速 GPIO 引脚
D_GPIO046I/O,PD高速 GPIO0 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MOSI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_GPIO145I/O,PD高速 GPIO1 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MISO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_GPIO244I/O,PD高速 GPIO2 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SPLK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D_GPIO343I/O,PD高速 GPIO3 引脚
仅在双链路模式下可用。与 SS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 引脚
GPIO014I/O,PD通用输入/输出 0 引脚
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115I/O,PD通用输入/输出 1 引脚
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238I/O,PD通用输入/输出 2 引脚
与 I2S_DC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339I/O,PD通用输入/输出 3 引脚
与 I2S_DD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仅寄存器 GPIO 引脚
GPIO5_REG37I/O,PD通用输入/输出 5 引脚
仅限本地寄存器控制。与 I2S_DB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6_REG36I/O,PD通用输入/输出 6 引脚
仅限本地寄存器控制。与 I2S_DA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7_REG34I/O,PD通用输入/输出 7 引脚
仅限本地寄存器控制。与 I2S_WC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GPIO8_REG35I/O,PD通用输入/输出 8 引脚
仅限本地寄存器控制。与 I2S_CLK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从模式本地 I2S 通道引脚
I2S_WC34I/O,PD从模式 I2S 字时钟输入引脚
与 GPIO7_REG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I2S_CLK35I/O,PD从模式 I2S 时钟输入引脚
与 GPIO8_REG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I2S_DA36I/O,PD从模式 I2S 数据输入引脚
与 GPIO6_REG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I2S_DB37I/O,PD从模式 I2S 数据输入引脚
与 GPIO5_REG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I2S_DC38I/O,PD从模式 I2S 数据输入引脚
与 GPIO2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I2S_DD39I/O,PD从模式 I2S 数据输入引脚
与 GPIO3 共享。如果未使用且处于默认条件(已启用 25kΩ 下拉电阻),此引脚可保留为未连接引脚。
电源和接地引脚
GNDDAPGDAP 是底部的大型金属触点,位于 VQFN 封装的中心。连接接地平面。
VDD1824
61
P1.8V (±5%) 电源引脚
需要在每个 VDD 引脚有 0.1μF 或 0.01μF 电容器连接到 GND。建议引脚组使用额外的 1μF 和 10μF 去耦电容器。
VDD11_P017P1.1V (±5%) 电源引脚
需要在每个 VDD 引脚上有 0.1μF 或 0.01μF 电容器连接到 GND。建议引脚组使用额外的 1μF 和 10μF 去耦电容器。
VDD11_P150P
VDD11_DSI64P1.1V (±5%) 电源引脚
需要在每个 VDD 引脚上有 0.1μF 或 0.01μF 电容器连接到 GND。建议引脚组使用额外的 1μF 和 10μF 去耦电容器。
VDD11_A12P
VDD11_HS028P
VDD11_HS121P
VDD11_S25P
VDD11_L9
42
P1.1V (±5%) 电源引脚
需要在每个 VDD 引脚上有 0.1μF 或 0.01μF 电容器连接到 GND建议引脚组使用额外的 1μF 和 10μF 去耦电容器。
VDDIO16,33P1.8V (±5%) 或 3.3V (±10%) LVCMOS I/O 电源引脚
需要在每个 VDD 引脚上有 0.1μF 或 0.01μF 电容器连接到 GND。建议引脚组使用额外的 1μF 去耦电容器。如果选择 1.8V VDDIO 选项,则 VDDIO 和 VDD18 需要使用同一电源供电。
其他引脚
RES029保留。连接至 GND。
RES140保留。必须保留为“未连接”。
RES213保留。必须保留为“未连接”。
最佳上拉电阻值取决于 I2C 工作模式,请参阅 I2C 总线上拉电阻计算 (SLVA689)
下面的定义规定了每个引脚的 I/O 单元的功能性。类型:
  • I = 输入
  • O = 输出
  • I/O = 输入/输出
  • OD = 漏极开路
  • PD = 内部下拉电阻
  • P,G = 电源,接地
  • D =内部 LDO 输出的去耦引脚
  • S = Strap 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