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UBI4 October   2023

 

  1.   1
  2.   说明
  3.   开始使用
  4.   特性
  5.   5
  6. 1评估模块概述
    1. 1.1 引言
    2. 1.2 套件内容
    3. 1.3 规格
    4. 1.4 器件信息
  7. 2硬件
    1. 2.1  其他图像
    2. 2.2  关键特性
      1. 2.2.1 处理器
      2. 2.2.2 电源
      3. 2.2.3 存储器
      4. 2.2.4 JTAG/仿真器
      5. 2.2.5 支持接口和外设
      6. 2.2.6 扩展连接器/接头
    3. 2.3  接口映射
    4. 2.4  加电/断电过程
      1. 2.4.1 加电过程
      2. 2.4.2 断电过程
      3. 2.4.3 电源测试点
    5. 2.5  计时
      1. 2.5.1 外设参考时钟
    6. 2.6  复位
    7. 2.7  CSI 接口
    8. 2.8  音频编解码器接口
    9. 2.9  HDMI 显示接口
    10. 2.10 JTAG 接口
    11. 2.11 测试自动化接头
    12. 2.12 UART 接口
    13. 2.13 USB 接口
      1. 2.13.1 USB 2.0 Type-A 接口
      2. 2.13.2 USB 2.0 Type-C 接口
    14. 2.14 存储器接口
      1. 2.14.1 OSPI 接口
      2. 2.14.2 MMC 接口
        1. 2.14.2.1 MMC0 - eMMC 接口
        2. 2.14.2.2 MMC1 – Micro SD 接口
        3. 2.14.2.3 MMC2 - M.2 Key E 接口
      3. 2.14.3 板 ID EEPROM
    15. 2.15 以太网接口
      1. 2.15.1 CPSW 以太网 PHY 1 默认配置
      2. 2.15.2 CPSW 以太网 PHY 2 默认配置
    16. 2.16 GPIO 端口扩展器
    17. 2.17 GPIO 映射
    18. 2.18 OLDI 显示接口
    19. 2.19 电源
      1. 2.19.1 电源要求
      2. 2.19.2 电源输入
      3. 2.19.3 电源
      4. 2.19.4 电源时序
      5. 2.19.5 AM62x SIP SoC 电源
      6. 2.19.6 电流监控
    20. 2.20 EVM 用户设置/配置
      1. 2.20.1 EVM DIP 开关
      2. 2.20.2 引导模式
      3. 2.20.3 用户测试 LED
    21. 2.21 扩展接头
      1. 2.21.1 PRU 连接器
      2. 2.21.2 用户扩展连接器
      3. 2.21.3 MCU 连接器
    22. 2.22 中断
    23. 2.23 I2C 地址映射
  8. 3硬件设计文件
  9. 4合规信息
    1. 4.1 合规性和认证
  10. 5其他信息
    1. 5.1 商标

引导模式

AM62x SIP SK EVM 板的引导模式由两组开关 SW1 和 SW2 定义,或由连接到测试自动化连接器的 I2C 缓冲器定义。这样,AM62x SIP SoC 引导模式就可由用户(DIP 开关控制)或测试自动化连接器控制。

开关(SW1 和 SW2)的所有位都具有弱下拉电阻器和强上拉电阻器,如下图所示。请注意,“关闭”设置提供低逻辑电平(“0”),“开启”设置提供高逻辑电平(“1”)。

GUID-20231006-SS0I-7B9N-8TVR-TLH7QWJRPMSZ-low.png图 2-27 SD 引导的引导模式开关配置

SoC 的引导模式引脚在正常运行期间可提供关联的替代功能。因此使用缓冲器 IC 提供隔离可满足替代引脚的功能。缓冲器输出连接到 AM62x SIP 上的引导模式引脚,在复位周期中需要引导模式时会启用此输出。

缓冲器的输入连接到 DIP 开关电路,以及测试自动化电路所设 I2C 缓冲器的输出。如果由测试自动化电路控制引导模式,则所有开关都将手动设在 OFF 位置。引导模式缓冲器由常开电源供电,以确保即使 SoC 经过下电上电,引导模式仍然存在。

开关 SW1 和 SW2 位 [15:0] 用于设置 SoC 引导模式。

下表提供了引导模式功能的开关映射。

表 2-15 引导模式引脚映射
位 15 位 14 位 13 位 12 位 11 位 10 位 9 位 8 位7 位6 位5 位4 位3 位2 位1 位0
保留 保留 备用引导模式配置 备用引导模式 主引导模式配置 主引导模式 PLL 配置

下表提供了 PLL 参考时钟选择的详细信息。

注: 引导模式 [0:2] – 表示 PLL 配置的系统时钟频率。默认情况下,此位设为 25MHz。
表 2-16 PLL 参考时钟选择,引导模式 [2:0]
位 2 位 1 位 0 PLL REF CLK (MHz)
关闭 关闭 关闭 RSVD
关闭 关闭 打开 RSVD
关闭 打开 关闭 24
关闭 打开 打开 25
打开 关闭 关闭 26
打开 关闭 打开 RSVD
打开 打开 关闭 RSVD
打开 打开 打开 RSVD

下表提供了主引导器件选择详情。

注: 引导模式 [3:6] – 提供主引导模式配置,在 POR 之后选择请求的引导模式,即要从中引导的外设/存储器。
表 2-17 引导器件选择 BOOTMODE[6:3]
位 6 位 5 位 4 位 3 所选的主引导器件
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串行与非门
关闭 关闭 关闭 打开 OSPI
关闭 关闭 打开 关闭 QSPI
关闭 关闭 打开 打开 SPI
关闭 打开 关闭 关闭 以太网 RGMII1
关闭 打开 关闭 打开 以太网 RMII1
关闭 打开 打开 关闭 I2C
关闭 打开 打开 打开 UART
打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MMC/SD 卡
打开 关闭 关闭 打开 eMMC
打开 关闭 打开 关闭 USB0
打开 关闭 打开 打开 GPMC NAND
打开 打开 关闭 关闭 GPMC NOR
打开 打开 关闭 打开 保留
打开 打开 打开 关闭 xSPI
打开 打开 打开 打开 无引导/开发引导

下表提供了备用引导模式选择详情。

注: 引导模式 [10:12] – 选择备用引导模式,即主引导器件出现故障时,通过外设/存储器进行引导。
表 2-18 备份引导模式选择 BOOTMODE[12:10]
位 12 位 11 位 10 所选的备用引导器件
关闭 打开 关闭 无(无备用模式)
关闭 关闭 打开 USB
关闭 打开 关闭 保留
关闭 打开 打开 UART
打开 关闭 关闭 以太网
打开 关闭 打开 MMC/SD
打开 打开 关闭 SPI
打开 打开 打开 I2C

下表提供了主引导介质配置详情。

注: 引导模式 [9:7] – 这些引脚提供可选设置,与所选主引导器件搭配使用。
表 2-19 主引导介质配置 BOOTMODE[9:7]
位 9 位 8 位 7 引导器件
保留 读取模式 2 读取模式 1 串行与非门
速度 Iclk Csel OSPI
保留 Iclk Csel QSPI
保留 模式 Csel SPI
Clkout 延迟 Link Stat 以太网 RGMII
Clkout Clksrc 保留 以太网 RMII
总线复位 保留 Addr I2C
保留 保留 UART
端口 保留 Fs/raw MMC/SD 卡
保留 电压 eMMC
保留 模式 通道交换 USB0
保留 GPMC NAND
保留 GPMC NOR
保留 保留
SFDP 读取命令 模式 xSPI
保留 无/开发 无引导/开发引导

下表提供了备用引导介质配置选项。

注:
  • 引导模式 [13] – 这些引脚提供可选设置,与备用引导器件搭配使用。开关 SW2.6 在 ON 时设为 1、OFF 时设为 0,请参阅器件特定 TRM。
  • 引导模式 [14:15] – 保留。
表 2-20 备用引导介质配置 BOOTMODE[13]
位 13 引导器件
保留
模式 USB
保留 保留
保留 UART
IF 以太网
端口 MMC/SD
保留 SPI
保留 I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