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A014 march   2023 TPSF12C1 , TPSF12C1-Q1 , TPSF12C3 , TPSF12C3-Q1

 

  1.   1
  2.   摘要
  3.   註冊商標
  4. 簡介
  5. EMI 頻率範圍
  6. 適合高功率電網應用的被動 EMI 濾波器
  7. 主動 EMI 濾波器
  8. 廣泛的 AEF 電路
  9. CM 主動濾波器電路選擇
  10. 電容放大的概念
  11. 實際 AEF 實作情況
  12. 實際結果
    1. 10.1 低壓測試
    2. 10.2 高壓測試
  13. 10摘要
  14. 11參考

主動 EMI 濾波器

許多刊物 [4-7] 對於 AEF 的應用敍述甚詳,其中將該應用結果與傳統被動式設計相比,發現濾波器尺寸和體積明顯縮減不少。與被動 EMI 濾波器相似之處在於、AEF 電路可連接 EMI 來源和 EMI 耐受性元件之間的線路,如 圖 4-1 中所示。與被動濾波器不同的是,AEF 電路採用主動裝置與控件來感測殘留 (DM 或 CM) 電壓或電流干擾,並注入相反訊號以直接將雜訊干擾抵銷。根據等幅反相訊號疊加定理,注入的電壓或電流理論上可以抵銷,或使來自 EMI 來源的事件雜訊電壓或電流貢獻無效,這在本質上是一種破壞性干擾。此策略通常套用在聲學環境中,並隨後應用於 EMI。

GUID-20230313-SS0I-6CQX-MSPF-CRDRZB64JP9P-low.svg圖 4-1 具有感測、增益和注入階段的 AEF 基本概念。控制結構可以是 FB (a) 或 FF (b)

預期 AEF 可顯著降低 EMI,所以與具有同等衰減的傳統被動式設計相比,濾波器尺寸更小。伴隨 AEF 一起的其它 (較小) 被動元件連接到功率級並改善整體衰減,而這些電路即為所謂的混合 EMI 濾波器 (HEF)。AEF 與 HEF 電路的設計與實作取決於傳導路徑 (DM 或 CM) 以及所需的感測、增益與注入階段。如 圖 4-1 所示,取消訊號會透過回饋 (FB) 或前饋 (FF) 方法,直接從量測的訊號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