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A014 march   2023 TPSF12C1 , TPSF12C1-Q1 , TPSF12C3 , TPSF12C3-Q1

 

  1.   1
  2.   摘要
  3.   註冊商標
  4. 簡介
  5. EMI 頻率範圍
  6. 適合高功率電網應用的被動 EMI 濾波器
  7. 主動 EMI 濾波器
  8. 廣泛的 AEF 電路
  9. CM 主動濾波器電路選擇
  10. 電容放大的概念
  11. 實際 AEF 實作情況
  12. 實際結果
    1. 10.1 低壓測試
    2. 10.2 高壓測試
  13. 10摘要
  14. 11參考

廣泛的 AEF 電路

圖 5-1 說明六種根據感測到的雜訊參數 (電壓或電流)、注入抵消訊號的方法 (電壓或電流) 以及主動控制技術 (FB 或 FF),進行廣泛的主動濾波器配置。

  • 電壓感測 (VS) 或電流感測 (CS)
  • 電壓注入 (VI) 或電流注入 (CI)
  • FB 控制或 FF 控制結構
GUID-20230313-SS0I-KRSP-8ZTR-Q7K4MFZVN4C0-low.svg圖 5-1 單相等效的基本主動濾波器結構 (四個 FB 和兩個 FF 電路) 根據控制、感測和注入技術進行分類:FB-CSVI (a)、FB-CSCI (b)、FB-VSVI (c)、FB-VSCI (d)、FF-VSVI (e) 和 FF-CSCI (f)

圖 5-1 中的術語 iSZS 表示功率級的諾頓等效雜訊電流來源和並聯來源阻抗。ZL 是雜訊接收端 (或 EMI 耐受性元件) 的負載阻抗,例如用於 EMI 量測的 LISN。G 代表主動電路的增益。新增不同的被動元件以取代 ZSZL 會形成不同的混合電路。

從控制立場來看,FB 設計會感測 EMI 耐受性元件的殘餘干擾、反轉訊號、以高增益 G 放大訊號,並在系統中注入抵消訊號,在所需頻率範圍內將感測到的參數驅動至零。相較之下,FF 設計會感測 EMI 來源的干擾、反轉訊號、以均一增益放大訊號,並將訊號注入 EMI 耐受性元件。FF 的放大器均一增益設定必須有高度準確性,如此 EMI 和反 EMI 訊號才會相抵消,使 FF 設計更加困難。

在雜訊感測方面,VS 和 CS 元件通常分別為電容器和 CS 變壓器 (或現有磁性元件上的輔助繞組串聯)。在雜訊抵消方面,VI 設計使用受控系列電壓來源阻止雜訊電流流向 LISN,而 CI 設計則涉及受控制分流電流來源,重新路由雜訊來源產生的雜訊電流,以防止雜訊流進,並由 LISN 測量。VI 和 CI 設計分別利用負載有效地建立分壓器和電流分配器。一般而言,變壓器可包含串聯元件,而電容器可執行分流導電通路。

表 5-1 概括了 圖 5-1 中所包含的 AEF 電路的特徵,包括插入損耗運算式和高衰減 [4] 的電路狀況。YSYL 分別代表 FB-VSCI 設計的雜訊來源和負載的導納。

表 5-1 圖 5-1 的 AEF 電路依拓撲 (控制、感測與注入技術) 進行分類
AEF 拓撲 控制 (FB/FF) 感測 (VS/CS) 注入 (VI/CI) 插入損耗 (IL) 高衰減狀態
a FB-CSVI 意見反應 電流 電壓 1 + G Z S + Z L G 1 >> Z S + Z L
b FB-CSCI 意見反應 電流 電流 1 + Z S Z S + Z L G Z S >> Z L
c FB-VSVI 意見反應 電壓 電壓 1 + Z L Z S + Z L G Z S << Z L
d FB-VSCI 意見反應 電壓 電流 1 + G Y S + Y L G >> Y S + Y L
e FF-VSVI 前饋 電壓 電壓 1 1 - G 1 - Z S Z S + Z L G G = 1 , Z S << Z L
f FF-CSCI 前饋 電流 電流 1 1 - G 1 - Z L Z S + Z L G G = 1 , Z S >> Z L

IL = iL,w/oAEF / iL,w/AEF 是未安裝和安裝 AEF 的濾波器輸出電流的商,通常使用 50-Ω 來源和負載阻抗進行測量,並且與可實現的 EMI 衰減相關。如 表 5-1 中所示,每個 AEF 拓撲都需要特定的阻抗行爲才能達到高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