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 Product
  • Email
  • PDF
  • Order now
  • LMX1860-SEP 低噪声高频 JESD204B/C 缓冲器、倍频器和分频器

    • ZHCSWZ2 June   2024 LMX1860-SEP

      PRODUCTION DATA  

  • CONTENTS
  • SEARCH
  • LMX1860-SEP 低噪声高频 JESD204B/C 缓冲器、倍频器和分频器
  1.   1
  2. 1 特性
  3. 2 应用
  4. 3 说明
  5. 4 引脚配置和功能
  6. 5 规格
    1. 5.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5.2 ESD 等级
    3. 5.3 建议运行条件
    4. 5.4 热性能信息
    5. 5.5 电气特性
    6. 5.6 时序要求
    7. 5.7 时序图
    8. 5.8 典型特性
  7. 6 详细说明
    1. 6.1 概述
      1. 6.1.1 分频器和倍频器范围
    2. 6.2 功能方框图
    3. 6.3 特性说明
      1. 6.3.1 上电复位
      2. 6.3.2 温度传感器
      3. 6.3.3 时钟输出
        1. 6.3.3.1 时钟输出缓冲器
        2. 6.3.3.2 时钟多路复用器
        3. 6.3.3.3 时钟分频器
        4. 6.3.3.4 时钟倍频器
          1. 6.3.3.4.1 时钟倍频器基本信息
          2. 6.3.3.4.2 时钟倍频器的状态机时钟
            1. 6.3.3.4.2.1 状态机时钟
          3. 6.3.3.4.3 时钟倍频器校准
          4. 6.3.3.4.4 时钟倍频器锁定检测
          5. 6.3.3.4.5 看门狗计时器
      4. 6.3.4 器件功能模式配置
      5. 6.3.5 LOGICLK 输出
        1. 6.3.5.1 LOGICLK 输出格式
        2. 6.3.5.2 LOGICLK_DIV_PRE 和 LOGICLK_DIV 分频器
      6. 6.3.6 SYSREF
        1. 6.3.6.1 SYSREF 输出缓冲器
          1. 6.3.6.1.1 主时钟的 SYSREF 输出缓冲器 (SYSREFOUT)
          2. 6.3.6.1.2 用于 LOGICLK 的 SYSREF 输出缓冲器
        2. 6.3.6.2 SYSREF 频率和延迟生成
        3. 6.3.6.3 SYSREFREQ 引脚和 SYSREFREQ_FORCE 字段
          1. 6.3.6.3.1 SYSREFREQ 引脚共模电压
          2. 6.3.6.3.2 SYSREFREQ 窗口化特性
            1. 6.3.6.3.2.1 SYSREF 窗口化操作的一般过程流程图
            2. 6.3.6.3.2.2 具有延迟生成功能的 SYSREFREQ 中继器模式(重定时)
            3. 6.3.6.3.2.3 有关 SYSREF 窗口化的其他指导
            4. 6.3.6.3.2.4 用于无干扰输出
            5. 6.3.6.3.2.5 如果使用 SYNC 特性
          3. 6.3.6.3.3 SYNC 特性
      7. 6.3.7 引脚模式控制
        1. 6.3.7.1 芯片使能 (CE)
        2. 6.3.7.2 输出通道控制
        3. 6.3.7.3 逻辑输出控制
        4. 6.3.7.4 SYSREF 输出控制
        5. 6.3.7.5 器件模式选择
        6. 6.3.7.6 分频器或倍频器值选择
        7. 6.3.7.7 校准控制引脚
        8. 6.3.7.8 输出功率控制
  8. 7 应用和实施
    1. 7.1 应用信息
      1. 7.1.1 SYSREFREQ 输入配置
      2. 7.1.2 处理未使用的引脚
      3. 7.1.3 电流消耗
    2. 7.2 典型应用
      1. 7.2.1 本机振荡器分配应用
        1. 7.2.1.1 设计要求
        2. 7.2.1.2 详细设计过程
        3. 7.2.1.3 应用曲线图
      2. 7.2.2 JESD204B/C 时钟分配应用
    3. 7.3 布局
      1. 7.3.1 布局指南
      2. 7.3.2 布局示例
    4. 7.4 电源相关建议
      1. 7.4.1 上电时序
    5. 7.5 寄存器映射
      1. 7.5.1 器件寄存器
  9. 8 器件和文档支持
    1. 8.1 器件支持
    2. 8.2 文档支持
      1. 8.2.1 相关文档
    3. 8.3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4. 8.4 支持资源
    5. 8.5 商标
    6. 8.6 静电放电警告
    7. 8.7 术语表
  10. 9 修订历史记录
  11. 10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12. 重要声明
search No matches found.
  • Full reading width
    • Full reading width
    • Comfortable reading width
    • Expanded reading width
  • Card for each section
  • Card with all content

 

Data Sheet

LMX1860-SEP 低噪声高频 JESD204B/C 缓冲器、倍频器和分频器

本资源的原文使用英文撰写。 为方便起见,TI 提供了译文;由于翻译过程中可能使用了自动化工具,TI 不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为确认准确性,请务必访问 ti.com 参考最新的英文版本(控制文档)。

下载最新的英语版本

1 特性

  • VID #V62/24630
    • 电离辐射总剂量 30krad(无 ELDRS)
    • 单粒子闩锁 (SEL) 抗扰度高达 43MeV-cm2/mg
    • 单粒子功能中断 (SEFI) 抗扰度高达 43MeV-cm2/mg
  • 适用于 300MHz 至 15GHz 频率的时钟缓冲器
  • 超低噪声
    • 6GHz 输出的本底噪声为 –159dBc/Hz
    • 6GHz 输出时具有 36fs 附加抖动(100Hz 至 fCLK)
    • 5fs 附加抖动 (100Hz - 100MHz)
  • 4 个具有相应 SYSREF 输出的高频时钟
    • 按 1(缓冲器)、2、3、4、5、6、7 和 8 共享分频
    • 共享可编程倍频器 x2、x3 和 x4
  • 支持引脚模式选项,以便在没有 SPI 的情况下配置器件
  • 带有相应 SYSREF 输出的 LOGICLK 输出
    • 基于单独的分频组
    • 1、2、4 预分频器
    • 1(旁路)、2、…、1023 后分频器
  • 8 个可编程输出功率级别
  • 同步的 SYSREF 时钟输出
    • 在 12.8GHz 下,508 次延迟步长调整,每次小于 2.5ps
    • 发生器和中继器模式
    • SYSREFREQ 引脚的窗口化特性,以优化计时
  • 针对所有分频和倍频器件的 SYNC 特性
  • 2.5V 工作电压
  • –55ºC 至 125ºC 工作温度
  • 高可靠性
    • 受控基线
    • 一个封测厂
    • 一个制造厂
    • 延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 产品可追溯性

2 应用

  • 雷达成像有效载荷
  • 通信有效负载
  • 命令和数据处理
  • 数据转换器时钟
  • 时钟分配/倍频/分频

3 说明

LMX1860-SEP 是具有高频、超低抖动和 SYSREF 输出的缓冲器、分频器和倍频器。该器件可与超低噪声基准时钟源相结合,是时钟控制型数据转换器的典型设计,尤其是在 3GHz 以上采样时。4 个高频时钟输出中的每一个输出以及附加 LOGICLK 输出都与 SYSREF 输出时钟信号配对。JESD 接口的 SYSREF 信号可以在内部生成,也可以作为输入传入,并重新计时为器件时钟。该器件可通过禁用 SYSREF 输出,将多通道、低偏斜、超低噪声本机振荡器信号分配给多个混频器。

封装信息
器件型号 类型 封装(1) 封装尺寸(2)
LMX1860PAP/EM 工程样片 PAP(HTQFP,64) 10.00mm × 10.00mm
LMX1860MPAPSEP 耐辐射加固
(1) 有关所有可用封装,请参阅节 10。
(2) 封装尺寸(长 × 宽)为标称值,并包括引脚(如适用)。
LMX1860-SEP 方框图方框图

4 引脚配置和功能



图 4-1 PAP0064E 封装64 引脚 HTQFP顶视图
表 4-1 引脚功能
编号 名称 类型(1) 说明
1 MUXOUT O 多路复用引脚串行数据回读 (SDO) 和倍频器的锁定状态。
2 CE I 芯片启用
3 SYSREFREQ_P I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请求输入。内部 50Ω 交流耦合到内部共模电压或电容器连接到 GND。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直接接受 1.2V 至 2V 的共模电压。
4 SYSREFREQ_N I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请求输入。内部 50Ω 交流耦合到内部共模电压或电容器连接到 GND。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直接接受 1.2V 至 2V 的共模电压。
5 VCC_CLKIN PWR 连接到 2.5V 电源。建议在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并联射频宽带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与较大的电容器(通常为 1µF 和 10µF)并联。大电容器可放置在离引脚更远的位置。
6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7 CLKIN_P I 差分基准输入时钟。内部 50Ω 端接。使用与输入频率相适应的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进行交流耦合。如果使用单端,则通过交流耦合接地的 50Ω 电阻来端接未使用引脚。
8 CLKIN_N
9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10 PWRSEL0 I 在引脚模式下选择输出功率级别。
11 PWRSEL1 I 在引脚模式下选择输出功率级别。
12 PWRSEL2 I 在引脚模式下选择输出功率级别。
13 NC NC 无连接引脚(使用 1kΩ 电阻接地。)
14 SCK I SPI 时钟。高阻抗 CMOS 输入。接受高达 3.3V。
15 SDI I SPI 数据输入。高阻抗 CMOS 输入。接受高达 3.3V。
16 CS# I SPI 芯片选择。高阻抗 CMOS 输入。接受高达 3.3V。
17 CAL I 倍频器模式下使用的校准引脚。
18 SYSREFOUT0_N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19 SYSREFOUT0_P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20 VCC01 PWR 连接到 2.5V 电源。建议在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并联射频宽带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与较大的电容器(通常为 1µF 和 10µF)并联。大电容器可放置在离引脚稍远的位置。
21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22 CLKOUT0_N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23 CLKOUT0_P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24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25 CLK0_EN I 启用/禁用单个输出通道。
26 CLK1_EN I 启用/禁用单个输出通道。
27 VCC01 PWR 连接到 2.5V 电源。建议在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并联射频宽带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与较大的电容器(通常为 1µF 和 10µF)并联。大电容器可放置在离引脚稍远的位置。
28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29 CLKOUT1_N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30 CLKOUT1_P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31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32 VBIAS01 BYP 使用一个 10nF 电容器将此引脚旁路至 GND,以在倍频器模式下实现出色的噪声性能。
33 SYSREFOUT1_N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34 SYSREFOUT1_P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35 DIVSEL2 I 在引脚配置中的分频器或倍频器模式下选择分频器值或倍频器值。
36 DIVSEL1 I 在引脚配置中的分频器或倍频器模式下选择分频器值或倍频器值。
37 DIVSEL0 I 在引脚配置中的分频器或倍频器模式下选择分频器值或倍频器值。
38 LOGISYSREFOUT_N O 差分时钟输出对。可选 CML 或 LVDS 格式。可编程共模电压。
39 LOGISYSREFOUT_P O 差分时钟输出对。可选 CML 或 LVDS 格式。可编程共模电压。
40 VCC_LOGICLK PWR 连接到 2.5V 电源。建议在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并联射频宽带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与较大的电容器(通常为 1µF 和 10µF)并联。大电容器可放置在离引脚稍远的位置。
41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42 LOGICLKOUT_N O 差分时钟输出对。可选 CML 或 LVDS 格式。可编程共模电压。
43 LOGICLKOUT_P O 差分时钟输出对。可选 CML 或 LVDS 格式。可编程共模电压。
44 LOGIC_EN I 在引脚模式下启用/禁用逻辑通道。
45 MUXSEL1 I 在引脚模式配置中选择缓冲器、分频器或倍频器工作模式。
46 MUXSEL0 I 在引脚模式配置中选择缓冲器、分频器或倍频器工作模式。
47 SYSREFOUT2_N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48 SYSREFOUT2_P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49

VBIAS23

BYP 使用 10µF 和 0.1µF 电容器将该引脚旁路至 GND,以在倍频器模式下实现出色的噪声性能。
50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51 CLKOUT2_N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52 CLKOUT2_P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53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54 VCC23 PWR 连接到 2.5V 电源。建议在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并联射频宽带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与较大的电容器(通常为 1µF 和 10µF)并联。大电容器可放置在离引脚稍远的位置。
55 CLK2_EN I 启用/禁用单个输出通道。
56 CLK3_EN I 启用/禁用单个输出通道。
57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58 CLKOUT3_N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59 CLKOUT3_P O 差分时钟输出对。每个引脚都是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内部集成了 50Ω 电阻,输出摆幅可编程。需要交流耦合。
60 GND GND 将这些引脚接地。
61 VCC23 PWR 连接到 2.5V 电源。建议在引脚附近安装一个并联射频宽带电容器(通常为 0.1µF 或更小),与较大的电容器(通常为 1µF 和 10µF)并联。大电容器可放置在离引脚稍远的位置。
62 SYSREFOUT3_N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63 SYSREFOUT3_P O 用于支持 JESD204B/C 的差分 SYSREF CML 输出对。支持交流和直流耦合,可编程共模电压为 0.6V 至 2V。
64 SYSREF_EN I 在引脚模式配置中启用/禁用 SYSREF 部分。
DAP DAP GND 将焊盘接地。
(1) I = 输入,O = 输出,GND = 接地,PWR = 电源,BYP = 绕过

5 规格

5.1 绝对最大额定值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测得(除非另有说明)(1)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VDD 电源电压 -0.3 2.75 V
VIN 直流输入电压(SCK、SDI、CSB) GND 3.6 V
VIN 直流输入电压 (SYSREFREQ) GND VDD + 0.3 V
VIN 交流输入电压 (CLKIN) 2.1 Vpp
TJ 结温 150 °C
Tstg 贮存温度 -65 150 °C
(1) 超出绝对最大额定值运行可能会对器件造成永久损坏。绝对最大额定值并不表示器件在这些条件下或在建议运行条件以外的任何其他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如果超出“建议运行条件”但在“绝对最大额定值”范围内使用,器件可能不会完全正常运行,这可能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功能和性能并缩短器件寿命。

5.2 ESD 等级

值 单位
V(ESD) 静电放电 人体放电模型 (HBM),符合 ANSI/ESDA/JEDEC JS-001 标准,所有引脚(1) ±2500 V
充电器件模型 (CDM),符合 ANSI/ESDA/JEDEC JS-002 标准,所有引脚(2) ±250
(1) JEDEC 文档 JEP155 指出:500V HBM 时能够在标准 ESD 控制流程下安全生产。
(2) JEDEC 文档 JEP157 指出:250V CDM 时能够在标准 ESD 控制流程下安全生产。

5.3 建议运行条件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测得(除非另有说明)
最小值 标称值 最大值 单位
VDD 电源电压 2.4 2.5 2.6 V
TC 外壳温度 -55 125 °C

5.4 热性能信息

符号 热指标(1) PAP (HTQFP) 单位
单位
64 引脚
RθJA 结至环境热阻 21.7 °C/W
RθJC(top) 结至外壳(顶部)热阻 9.1 °C/W
RθJB 结至电路板热阻 7.3 °C/W
ΨJT 结至顶部特征参数 0.1 °C/W
ΨJB 结至电路板特征参数 7.2 °C/W
RθJC(bot) 结至外壳(底部)热阻 0.6 °C/W
(1) 有关新旧热指标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半导体和 IC 封装热指标应用手册。

 

Texas Instruments

© Copyright 1995-20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ubmit documentation feedback | IMPORTANT NOTICE | Trademarks | Privacy policy | Cookie policy | Terms of use | Terms of 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