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SP0 February   2024 TPS54KC23

PRODUCTION DATA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5. 引脚配置和功能
  6. 规格
    1. 5.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5.2 ESD 等级
    3. 5.3 建议运行条件
    4. 5.4 热性能信息
    5. 5.5 电气特性
    6. 5.6 典型特性
  7. 详细说明
    1. 6.1 概述
    2. 6.2 功能方框图
    3. 6.3 特性说明
      1. 6.3.1  内部 VCC LDO 以及在 VCC 引脚上使用外部辅助电源
      2. 6.3.2  使能
      3. 6.3.3  可调软启动
      4. 6.3.4  电源正常
      5. 6.3.5  输出电压设置
      6. 6.3.6  遥感
      7. 6.3.7  D-CAP4 控制
      8. 6.3.8  多功能选择 (MSEL) 引脚
      9. 6.3.9  低侧 MOSFET 过零
      10. 6.3.10 电流检测和正过流保护
      11. 6.3.11 低侧 MOSFET 负电流限值
      12. 6.3.12 过压和欠压保护
      13. 6.3.13 输出电压放电
      14. 6.3.14 UVLO 保护
      15. 6.3.15 热关断保护
    4. 6.4 器件功能模式
      1. 6.4.1 自动跳跃 Eco-mode 轻负载运行
      2. 6.4.2 强制连续导通模式
      3. 6.4.3 通过单根总线为该器件供电
      4. 6.4.4 通过分离轨配置为该器件供电
  8. 应用和实施
    1. 7.1 应用信息
    2. 7.2 典型应用
      1. 7.2.1 设计要求
      2. 7.2.2 详细设计过程
        1. 7.2.2.1  输出电压设定点
        2. 7.2.2.2  选择开关频率和工作模式
        3. 7.2.2.3  选择电感器
        4. 7.2.2.4  设置电流限值 (ILIM)
        5. 7.2.2.5  选择输出电容器
        6. 7.2.2.6  RAMP 选择
        7. 7.2.2.7  选择输入电容器 (CIN)
        8. 7.2.2.8  软启动电容器(SS 引脚)
        9. 7.2.2.9  EN 引脚电阻分压器
        10. 7.2.2.10 VCC 旁路电容器
        11. 7.2.2.11 自举电容器
        12. 7.2.2.12 RC 缓冲器
        13. 7.2.2.13 PG 上拉电阻器
      3. 7.2.3 应用曲线
    3. 7.3 电源相关建议
    4. 7.4 布局
      1. 7.4.1 布局指南
      2. 7.4.2 布局示例
  9. 器件和文档支持
    1. 8.1 文档支持
      1. 8.1.1 相关文档
    2. 8.2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3. 8.3 支持资源
    4. 8.4 商标
    5. 8.5 静电放电警告
    6. 8.6 术语表
  10. 修订历史记录
  11. 10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布局指南

在开始使用该器件进行设计之前,请注意以下事项:

  • 让 VIN、PGND 和 SW 布线尽可能宽,以便降低布线阻抗并改善散热。
  • 将功率元件(包括输入和输出电容器、电感器和 IC)放置在 PCB 的顶面。要屏蔽小信号布线并使其与有噪声的电力线隔离,请至少插入一个实心接地内部平面。
  • 注意 VIN 去耦电容器的放置位置对于功率 MOSFET 的稳健性非常重要。每个 VIN 引脚(引脚 3 和 9)上需要一个 1μF/25V/0402 陶瓷高频旁路电容器,并连接到相邻的 PGND 引脚(分别为引脚 4 和 8)。将剩余的陶瓷输入电容放置在这些高频旁路电容器旁边。剩余的输入电容可以放置在电路板的另一侧,但要使用尽可能多的过孔,以更大限度地减少电容器和 IC 引脚之间的阻抗。
  • 在 PGND 引脚(引脚 4、8 和 16)下方放置八个过孔,并在 PGND 引脚(引脚 4 和 8)附近放置尽可能多的过孔。此操作可以更大限度减小寄生阻抗并降低热阻。
  • 在两个 VIN 引脚附近使用过孔,并通过内部层在过孔之间实现低阻抗连接。也可以在每个 VIN 引脚下方放置一个过孔。
  • 将 VCC 去耦电容器尽可能靠近器件放置,并通过较短的返回路径连接到 PGND 引脚 8。确保 VCC 去耦环路较小,并使用宽度为 12mil 或更宽的走线进行连接布线。
  • 将 BOOT 电容器尽可能靠近 BOOT 和 SW 引脚放置。使用宽度为 12mil 或更宽的布线进行连接。
  • 尽可能使开关节点短而宽。连接 SW 引脚和电感器高压侧的 PCB 布线定义为开关节点。
  • 无论是单端检测还是遥感,应始终将反馈电阻放置在该器件附近以尽可能缩短 FB 布线长度。
    • 对于遥感,FB 分压电阻与远位置之间的连接必须采用一对差分的 PCB 布线,并必须在 0.1μF 或更高的旁路电容器上实施开尔文检测。遥感信号的接地连接必须连接到 GOSNS 引脚。遥感信号的 VOUT 连接必须连接到反馈电阻分压器,并让底部反馈电阻端接在 GOSNS 引脚上。为了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并更大限度减小纹波,这个遥感线路差分对必须远离任何噪声源(例如电感器和 SW 节点)或高频时钟线路。TI 建议用上下两个接地平面屏蔽这对遥感线路。
    • 对于单端检测,应将 FB 引脚和输出电压之间的顶部反馈电阻连接到 0.1μF 或更高的高频本地输出旁路电容器,并用短布线将 GOSNS 短接至 AGND。
  • 将 AGND 引脚(引脚 2)连接到器件下方的 PGND 焊盘(引脚 16)。
  • 将 MSEL 电阻器、ILIM 电阻器和 SS 电容器返回到一个安静的 AGND 岛。
  • 避免在应用中将 PG 信号和任何其他噪声信号路由到 ILIM、FB 和 GOSNS 等噪声敏感信号附近,以限制耦合。
  • 有关布局建议,请参阅布局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