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NI1 December   2023 LMK5C33414A

PRODUCTION DATA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5. 引脚配置和功能
  6. 规格
    1. 5.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5.2 ESD 等级
    3. 5.3 建议运行条件
    4. 5.4 热性能信息
    5. 5.5 电气特性
    6. 5.6 时序图
    7. 5.7 典型特性
  7. 参数测量信息
    1. 6.1 差分电压测量术语
    2. 6.2 输出时钟测试配置
  8. 详细说明
    1. 7.1 概述
    2. 7.2 功能方框图
      1. 7.2.1 PLL 架构概述
      2. 7.2.2 DPLL
        1. 7.2.2.1 独立 DPLL 运行模式
        2. 7.2.2.2 级联 DPLL 运行模式
        3. 7.2.2.3 APLL 与 DPLL 级联
      3. 7.2.3 仅 APLL 模式
    3. 7.3 特性说明
      1. 7.3.1  振荡器输入 (XO)
      2. 7.3.2  基准输入
      3. 7.3.3  时钟输入连接和端接
      4. 7.3.4  基准输入多路复用器选择
        1. 7.3.4.1 自动输入选择
        2. 7.3.4.2 手动输入选择
      5. 7.3.5  无中断切换
        1. 7.3.5.1 涉及相位抵消的无中断切换
        2. 7.3.5.2 涉及相位转换控制的无中断切换
        3. 7.3.5.3 涉及 1PPS 输入的无中断切换
      6. 7.3.6  基准输入上的间隙时钟支持
      7. 7.3.7  输入时钟和 PLL 监控、状态和中断
        1. 7.3.7.1 XO 输入监控
        2. 7.3.7.2 基准输入监控
          1. 7.3.7.2.1 基准验证计时器
          2. 7.3.7.2.2 频率监控
          3. 7.3.7.2.3 漏脉冲监控器(后期检测)
          4. 7.3.7.2.4 矮脉冲监控器(早期检测)
          5. 7.3.7.2.5 1PPS 输入的相位有效监控器
        3. 7.3.7.3 PLL 锁定检测器
        4. 7.3.7.4 调优字历史记录
        5. 7.3.7.5 状态输出
        6. 7.3.7.6 中断
      8. 7.3.8  PLL 关系
        1. 7.3.8.1  PLL 频率关系
          1. 7.3.8.1.1 APLL 相位检测器频率
          2. 7.3.8.1.2 APLL VCO 频率
          3. 7.3.8.1.3 DPLL TDC 频率
          4. 7.3.8.1.4 DPLL VCO 频率
          5. 7.3.8.1.5 时钟输出频率
        2. 7.3.8.2  模拟 PLL(APLL1、APLL2、APLL3)
        3. 7.3.8.3  APLL 参考路径
          1. 7.3.8.3.1 APLL XO 倍频器
          2. 7.3.8.3.2 APLL XO 基准 (R) 分频器
        4. 7.3.8.4  APLL 相位频率检测器 (PFD) 和电荷泵
        5. 7.3.8.5  APLL 反馈分频器路径
          1. 7.3.8.5.1 具有 SDM 的 APLL N 分频器
        6. 7.3.8.6  APLL 环路滤波器(LF1、LF2、LF3)
        7. 7.3.8.7  APLL 压控振荡器(VCO1、VCO2、VCO3)
          1. 7.3.8.7.1 VCO 校准
        8. 7.3.8.8  APLL VCO 时钟分配路径
        9. 7.3.8.9  DPLL 基准 (R) 分频器路径
        10. 7.3.8.10 DPLL 时间数字转换器 (TDC)
        11. 7.3.8.11 DPLL 环路滤波器 (DLF)
        12. 7.3.8.12 DPLL 反馈 (FB) 分频器路径
      9. 7.3.9  输出时钟分配
      10. 7.3.10 输出通道多路复用器
      11. 7.3.11 输出分频器 (OD)
      12. 7.3.12 SYSREF/1PPS
      13. 7.3.13 输出延迟
      14. 7.3.14 时钟输出 (OUTx_P/N)
        1. 7.3.14.1 差分输出
        2. 7.3.14.2 LVCMOS 输出
        3. 7.3.14.3 SYSREF/1PPS 输出复制
        4. 7.3.14.4 LOL 期间输出自动静音
      15. 7.3.15 无毛刺输出时钟启动
      16. 7.3.16 时钟输出连接和端接
      17. 7.3.17 输出同步 (SYNC)
      18. 7.3.18 零延迟模式 (ZDM)
      19. 7.3.19 历时计数器 (TEC)
        1. 7.3.19.1 配置 TEC 功能
        2. 7.3.19.2 SPI 作为触发源
        3. 7.3.19.3 GPIO 引脚作为 TEC 触发源
          1. 7.3.19.3.1 示例:使用 TEC 和 GPIO1 作为触发器进行历时测量
        4. 7.3.19.4 TEC 时序
        5. 7.3.19.5 其他 TEC 行为
    4. 7.4 器件功能模式
      1. 7.4.1 器件启动
        1. 7.4.1.1 ROM 选择
        2. 7.4.1.2 EEPROM 覆盖层
      2. 7.4.2 DPLL 运行状态
        1. 7.4.2.1 自由运行
        2. 7.4.2.2 锁定获取
        3. 7.4.2.3 DPLL 被锁定
        4. 7.4.2.4 保持
      3. 7.4.3 PLL 启动序列
      4. 7.4.4 数控振荡器 (DCO) 频率和相位调整
        1. 7.4.4.1 DPLL DCO 控制
          1. 7.4.4.1.1 DPLL DCO 相对调整频率步长
          2. 7.4.4.1.2 APLL DCO 频率步长
      5. 7.4.5 APLL 频率控制
      6. 7.4.6 DPLL 可编程相位延迟
    5. 7.5 编程
      1. 7.5.1 接口和控制
      2. 7.5.2 I2C 串行接口
        1. 7.5.2.1 I2C 块寄存器传输
      3. 7.5.3 SPI 串行接口
        1. 7.5.3.1 SPI 块寄存器传输
      4. 7.5.4 寄存器映射生成
      5. 7.5.5 通用寄存器编程序列
  9. 应用和实施
    1. 8.1 应用信息
      1. 8.1.1 器件启动序列
      2. 8.1.2 断电 (PD#) 引脚
      3. 8.1.3 通过自举引脚进行启动
      4. 8.1.4 引脚状态
      5. 8.1.5 ROM 和 EEPROM
      6. 8.1.6 电源轨时序、电源斜升速率和混合电源域
        1. 8.1.6.1 上电复位 (POR) 电路
        2. 8.1.6.2 从单电源轨上电
        3. 8.1.6.3 从双电源轨上电
        4. 8.1.6.4 非单调或缓慢上电电源斜坡
      7. 8.1.7 XO 启动缓慢或延迟
    2. 8.2 典型应用
      1. 8.2.1 设计要求
      2. 8.2.2 详细设计过程
      3. 8.2.3 应用曲线
    3. 8.3 优秀设计实践
    4. 8.4 电源相关建议
      1. 8.4.1 电源旁路
    5. 8.5 布局
      1. 8.5.1 布局指南
      2. 8.5.2 布局示例
      3. 8.5.3 热可靠性
  10. 器件和文档支持
    1. 9.1 器件支持
      1. 9.1.1 开发支持
        1. 9.1.1.1 时钟树架构编程软件
        2. 9.1.1.2 德州仪器 (TI) 时钟和合成器 (TICS) Pro 软件
        3. 9.1.1.3 PLLatinum™ 仿真工具
    2. 9.2 文档支持
      1. 9.2.1 相关文档
    3. 9.3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4. 9.4 支持资源
    5. 9.5 商标
    6. 9.6 术语表
    7. 9.7 静电放电警告
  11. 10修订历史记录
  12. 11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PLL 锁定检测器

APLL1、APLL2、APLL3、DPLL1、DPLL2 和 DPLL3 可能出现失锁 (LOL) 状态。对于这些 APLL,只会监控其频锁丢失情况。对于 DPLL,则可以监控其频锁丢失 (LOFL) 和相锁丢失 (LOPL) 情况。对于 LOPL 和 LOFL 检测器,DPLL 锁定阈值和失锁阈值都是可编程的。在选择 APLL3 频锁丢失的情况下,只会监控 DPLL3 的 LOPL。必须启用 DPLL3 才能对 APLL3 VCBO 锁定检测进行数字监控。

当 DPLL 相对于所选基准输入的频率误差小于锁定 ppm 阈值时,DPLL 频锁检测器将清除其 LOFL 标志。否则,当 DPLL 的频率误差大于解锁 ppm 阈值时,锁定检测器将设置 LOFL 标志。锁定阈值和解锁阈值之间的 ppm 增量可提供迟滞来防止 LOFL 标志在 DPLL 频率误差超过这些阈值时切换。

当 APLL3 相对于 XO 基准输入的 VCBO 频率误差小于锁定 ppm 阈值时,APLL3 频率数字锁定检测器将清除其 LOFL 标志。否则,当 VCBO 的频率误差大于解锁 ppm 阈值时,锁定检测器将设置 LOFL 标志。在设置 VCBO 频率锁定阈值和解锁阈值时,请务必考虑 XO 输入基准的 ppm 频率容差。锁定阈值和解锁阈值之间的 ppm 增量可提供迟滞来防止 LOFL 标志在 VCBO 频率误差超过这些阈值时切换。

在计算频锁检测器寄存器设置时会使用测量精度 (ppm) 和平均因子。较高的测量精度(较小的 ppm)或较高的平均因子将增加测量延迟以设置或清除 LOFL 标志。当锁定到具有高漂移的输入或当 PLL 配置了窄环路带宽时,较高的平均值可能会很有用。请注意,较高的平均值会降低可配置的最大频率 ppm 阈值。

当 DPLL 的相位误差小于相锁阈值时,DPLL 相锁检测器将清除其 LOPL 标志。否则,当相位误差大于相位解锁阈值时,锁定检测器将设置 LOPL 标志。

用户可以通过状态引脚和状态位观察 APLL 和 DPLL 锁定检测器标志。

GUID-20220919-SS0I-FKQR-K7SX-KL6FFDVZ08DN-low.svg图 7-18 PLL 锁定检测器和历史记录监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