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SPA3C november   2021  – may 2023 INA350

PRODUCTION DATA  

  1.   1
  2. 特性
  3. 应用
  4. 说明
  5. 修订历史记录
  6. 器件比较表
  7. 引脚配置和功能
  8. 规格
    1. 7.1 绝对最大额定值
    2. 7.2 ESD 等级
    3. 7.3 建议运行条件
    4. 7.4 热性能信息
    5. 7.5 电气特性
    6. 7.6 典型特性
  9. 详细说明
    1. 8.1 概述
    2. 8.2 功能方框图
    3. 8.3 特性说明
      1. 8.3.1 增益设置
        1. 8.3.1.1 增益误差和漂移
      2. 8.3.2 输入共模电压范围
      3. 8.3.3 EMI 抑制
      4. 8.3.4 典型规格与分布
      5. 8.3.5 电气过应力
    4. 8.4 器件功能模式
  10. 应用和实现
    1. 9.1 应用信息
      1. 9.1.1 基准引脚
      2. 9.1.2 输入偏置电流返回路径
    2. 9.2 典型应用
      1. 9.2.1 电阻式电桥压力传感器
        1. 9.2.1.1 设计要求
        2. 9.2.1.2 详细设计过程
        3. 9.2.1.3 应用曲线
    3. 9.3 电源相关建议
    4. 9.4 布局
      1. 9.4.1 布局指南
      2. 9.4.2 布局示例
  11. 10器件和文档支持
    1. 10.1 器件支持
      1. 10.1.1 开发支持
        1. 10.1.1.1 PSpice® for TI
    2. 10.2 文档支持
      1. 10.2.1 相关文档
    3. 10.3 接收文档更新通知
    4. 10.4 支持资源
    5. 10.5 商标
    6. 10.6 静电放电警告
    7. 10.7 术语表
  12. 11机械、封装和可订购信息

封装选项

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散热焊盘机械数据 (封装 | 引脚)
订购信息

输入共模电压范围

INA350 具有两个增益级,第一级的共模增益为 1,差分增益由 GS 引脚设置。第二级按差分放大器进行配置,差分增益为 1,理想情况下完全抑制所有输入共模。第二级还从 REF 引脚提供增益 1,以设置输出共模电压。

INA350 的线性输入电压范围(即使对于轨至轨第一级)由第一级输出处的信号摆幅以及第二级的输入共模电压范围输出摆幅决定。对于所选输入差分的增益、基准和输入共模电压的特定组合,INA350 必须保持线性。本节中的输入共模电压 (VCM) 与输出电压图 (VOUT) 显示了特定的基准电压和增益配置,以概述 INA350 的线性性能区域。当在 VCM 与 VOUT 图的限制范围内运行时,预期可以获得良好的共模抑制。请注意,INA350 线性输入电压不能接近或超出电源轨,因为第一级的输出将被驱动至饱和状态。

下面的内容概括了常见运行条件下的共模范围。图 8-60 显示了可达到最小 85dB 的运行区域。输入信号跨越输入对的转换区域以实现轨至轨运行,因此,图 8-61 具有更宽的运行区域,最小 CMRR 为 62dB。其他运行条件下的共模范围最好使用位于 ti.com 上模拟工程师计算器放大器和比较器部分下的 INA VCM 与 VOUT 工具进行计算。INA350-HCM 型号可专门用于要求高 CMRR 的应用,对应于图 8-60 所示的性能。INA350xxS 型号可用于输入共模预计会随轨至轨变化的应用,对应于图 8-61 所示的性能,其中 CMRR 降至最小 62dB。

GUID-20211209-SS0I-RXRC-VWX8-FVRLFG1VRGZQ-low.gif
VS = 5.5V G = 10、20、30、50 VREF = VS/2
图 8-1 输入共模电压与输出电压间的关系(高 CMRR 区域)
GUID-20211209-SS0I-X6ZV-FKVG-J9TVFJ27LG9T-low.gif
VS = 5.5V G = 10、20、30、50 VREF = VS/2
图 8-2 输入共模电压与输出电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