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 Product
  • Email
  • PDF
  • Order now
  • 三相位整合式 GaN 技術如何實現最高的馬達驅動性能

    • NESY062 June   2024 DRV7308

       

  • CONTENTS
  • SEARCH
  • 三相位整合式 GaN 技術如何實現最高的馬達驅動性能
  1.   1
  2.   概覽
  3.   摘要
  4.   GaN 如何提高逆變器效率
  5.   以 GaN 電源開關提升馬達性能
  6.   在馬達驅動中使用 GaN 的設計考量
  7.   對系統效率的影響
  8.   對噪音的影響
  9.   傳導放射與輻射放射考量
  10.   對解決方案尺寸的影響
  11.   受到保護且可靠的系統設計
  12.   結論
  13.   其他資源
  14. IMPORTANT NOTICE
search No matches found.
  • Full reading width
    • Full reading width
    • Comfortable reading width
    • Expanded reading width
  • Card for each section
  • Card with all content

 

Marketing White Paper

三相位整合式 GaN 技術如何實現最高的馬達驅動性能

下載最新的英文版本

有鑑於消費電器、建築加熱、通風與空調 (HVAC) 系統以及工業驅動器的能源消耗,大家正努力透過如季節性能效比 (SEER)、最低能源效率標準 (MEPS)、Energy Star 和 Top Runner 等計畫,建立系統效率評等。

變頻驅動器 (VFD) 可在加熱和冷卻系統中提供最佳系統效率,尤其在能準確且廣泛控制速度的情況下,更是如此。VFD 使用逆變器控制馬達速度,以及高頻脈衝寬度調變 (PWM) 切換,以確實掌控變速。

雖然這類逆變器目前為使用絕緣閘極雙極電晶體 (IGBT) 和金屬氧化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OSFET) 做為電源開關而得以實現,但有鑑於整體損耗偏高,其切換頻率和電力輸送均受到限制。不過,隨著寬能隙技術的進步,馬達驅動中的氮化鎵 (GaN) 式電源開關可協助提升功率密度、電力輸送與效率。

Manu Balakrishnan

Systems engineer

Motor drivers

摘要

1
2
3

GaN 如何提高逆變器效率

GaN FET 產生的傳導損耗與 GaN 的導通電阻成比例,這與 MOSFET 相似。但就 IGBT 而言,傳導損耗需視切入電壓和動態導通電阻而定,而其通常會高於 GaN FET 或 MOSFET。

而就切換損耗而言,GaN FET 可提供比 MOSFET 和 IGBT 更低的損耗,原因如下:

  • GaN 可提供零反向復原。在零反向復原下,即能以極高電流轉換速率 (di/dt) 和電壓轉換速率 (dv/dt) 切換 GaN FET。在 MOSFET 中,本體二極體受高零反向復原影響,讓切換 di/dt 和 dv/dt 受到限制,並造成額外損耗和相位節點電壓振鈴。若使用 IGBT,即使增添最佳化的反平行二極體,仍可能會產生與反向復原相關的挑戰。
  • 關閉時,IGBT 會受到少數載子復合電流 (通常稱為尾電流) 影響,而這會增加關閉損耗。GaN 沒有任何尾電流。
  • GaN 可提供比 IGBT 和 MOSFET 更低的電容,進而減少電容切換損耗。
  • 受到控制且更快的 di/dt 和受到控制的 dv/dt,有助於在切換期間將電壓電流重疊損耗最佳化。

圖 1 顯示了 GaN 式、IGBT 式與 MOSFET 式解決方案在理論上的逆變器效率比較,其切換頻率為 20kHz,GaN 式逆變器的相位節點電壓轉換速率限制在 5V/ns,環境溫度則為 55°C。您可看到 GaN 解決方案可協助將功率損耗減少至少一半。

 GaN、MOSFET 與 IGBT 解決方案的效率比較。圖 1 GaN、MOSFET 與 IGBT 解決方案的效率比較。

圖 2 比較德州儀器 (TI) DRV7308 三相位 GaN 智慧型電源模組 (IPM) 與 5A 額定峰值電流 IGBT IPM 的效率,其具備 20kHz 切換頻率的 300VDC 電源,以及有 2m 纜線的風扇馬達,環境溫度則為 25°C,並且提供 0.85A 的均方根繞組電流及 250W 的逆變器輸出功率。GaN IPM 的電壓轉換速率設定為 5V/ns。

 DRV7308 和 IGBT IPM 在 250W 應用中的效率比較。圖 2 DRV7308 和 IGBT IPM 在 250W 應用中的效率比較。

 

Texas Instruments

© Copyright 1995-20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ubmit documentation feedback | IMPORTANT NOTICE | Trademarks | Privacy policy | Cookie policy | Terms of use | Terms of 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