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117 是一款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它旨在满足对医用电子温度计的 ASTM E1112 和 ISO 80601 要求。TMP117 可提供 16 位温度结果,具有 0.0078°C 的分辨率,且无需校准即可在 -20°C 到 50°C 的温度范围内实现高达 ±0.1°C 的精度。TMP117 具有可兼容 I2C 和 SMBus™ 的接口,具有可编程警报功能,在单路总线上最多可支持四个器件,包含用于器件编程的集成式 EEPROM 和用于通用应用的额外 48 位存储器。
TMP117 具有低功耗,可更大程度减少自发热对测量精度的影响。TMP117 可在 1.7V 至 5.5V 电压范围内运行,电流典型值为 3.5μA。
对于非医疗应用,TMP117 可用作 Platinum RTD 的单芯片数字替代产品。TMP117 可实现不逊于 AA 类 RTD 的精度,而且其功耗也仅为 PT100 RTD 通常所需功耗的几分之一。TMP117 摒弃了 RTD 的许多复杂功能,如精密基准、匹配的线迹、复杂的算法和校准,从而简化了设计工作。
TMP117 器件在生产调试阶段经过 100% 测试,可通过 NIST 进行追溯,且使用经 ISO/IEC 17025 认证标准校准的设备进行了验证。
器件型号 | 封装 | 封装尺寸(标称值) |
---|---|---|
TMP117 | WSON (6) | 2.00mm × 2.00mm |
DSBGA (6) | 1.53mm × 1.00mm |
Date Letter Revision History Changes Intro HTMLC (April 2021)to RevisionD (September 2022)
Date Letter Revision History Changes Intro HTMLB (March 2019)to RevisionC (April 2021)
Date Letter Revision History Changes Intro HTMLA (October 2018)to RevisionB (March 2019)
引脚 | 类型 | 说明 | ||
---|---|---|---|---|
名称 | WSON | DSBGA | ||
ADD0 | 4 | C1 | I | 地址选择。连接至 GND、V+、SDA 或 SCL。 |
警报 | 3 | C2 | O | 过热警报或数据就绪信号。这个开漏输出需要用到上拉电阻器。 |
GND | 2 | B2 | — | 接地 |
SCL | 1 | A2 | I | 串行时钟 |
SDA | 6 | A1 | I/O | 串行数据输入和开漏输出。需要上拉电阻。 |
V+ | 5 | B1 | I | 电源电压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电源电压 | V+ | –0.3 | 6 | V |
电压 | SCL、SDA、ALERT 和 ADD0 | –0.3 | 6 | V |
运行结温,TJ | -55 | 155 | °C | |
贮存温度,Tstg | -65 | 155 | °C |
最小值 | 标称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V+ | 电源电压,TA = -55°C 至 150°C | 1.8 | 3.3 | 5.5 | V |
V+ | 电源电压,TA = -55°C 至 70°C | 1.7 | 5.5 | V | |
VI/O | SCL、SDA、ALERT 和 ADD0 | 0 | 5.5 | V | |
TA | 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工作温度范围 | -55 | 150 | °C |
参数 | 测试条件 | 最小值 | 典型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温度到数字转换器 | ||||||||
温度精度 | TMP117 | -20 °C 至 50 °C | 8 样本均值计算 1Hz 转换周期 散热焊盘未焊接(DRV 封装) I2C 输入电压:VIL ≤ 0.05 * V+,VIH ≥ 0.95 * V+ |
-0.1 | ±0.05 | 0.1 | °C | |
-40 °C 至 70 °C | -0.15 | ±0.05 | 0.15 | |||||
-40 °C 至 100 °C | -0.2 | ±0.1 | 0.2 | |||||
-55°C 至 125°C | -0.25 | ±0.1 | 0.25 | |||||
-55 °C 至 150 °C | -0.3 | ±0.1 | 0.3 | |||||
TMP117M | 25 °C 至 50 °C | -0.1 | ±0.05 | 0.1 | ||||
0°C 至 70 °C | -0.15 | ±0.05 | 0.15 | |||||
0 °C 至 85 °C | -0.2 | ±0.1 | 0.2 | |||||
TMP117N | -40 °C 至 100 °C | -0.2 | ±0.1 | 0.2 | ||||
-55°C 至 125°C | -0.25 | ±0.1 | 0.25 | |||||
-55 °C 至 150 °C | -0.3 | ±0.1 | 0.3 | |||||
直流电源灵敏度 | 单稳态模式,8 样本均值计算 | 6 | m°C/V | |||||
温度分辨率 (LSB) | 7.8125 | m°C | ||||||
可重复性(1) | V+ = 3.3V 8 样本均值计算 1Hz 转换周期 |
±1 | LSB | |||||
长期稳定性和漂移 | 150°C 时 1000 小时(2) | ±0.03 | °C | |||||
温度循环和迟滞(3) | 8 样本均值计算 | ±2 | LSB | |||||
转换时间 | 单稳态模式 | 13 | 15.5 | 17.5 | ms | |||
数字输入/输出 | ||||||||
输入电容 | 4 | pF | ||||||
VIH | 输入逻辑高电平 | SCL,SDA | 0.7 * (V+) | V | ||||
VIL | 输入逻辑低电平 | SCL,SDA | 0.3 * (V+) | V | ||||
IIN | 输入漏电流 | -0.1 | 0.1 | μA | ||||
VOL | SDA 和 ALERT 输出逻辑低电平 | IOL = -3 mA | 0 | 0.4 | V | |||
电源 | ||||||||
IQ_ACTIVE | 有效转换期间的静态电流 | 有效转换,串行总线无效 | 135 | 220 | μA | |||
IQ | 静态电流 | 占空比 1Hz,均值计算模式关闭,串行总线无效。TA=25°C | 3.5 | 5 | μA | |||
占空比 1Hz,8 样本均值计算模式开启,串行总线无效。TA=25°C | 16 | 22 | ||||||
占空比 1Hz,均值计算模式关闭,串行总线有效,SCL 频率 = 400kHz | 15 | |||||||
ISB | 待机电流(4) | 串行总线无效。SCL、SDA 和 ADD0 = V+。TA=25°C | 1.25 | 3.1 | μA | |||
ISD | 关断电流 | 串行总线无效,SCL、SDA 和 ADD0 = V+。TA=25°C | 0.15 | 0.5 | μA | |||
关断电流 | 串行总线无效,SCL、SDA 和 ADD0 = V+,TA = 150°C | 5 | μA | |||||
关断电流 | 串行总线有效,SCL 频率 = 400kHz,ADD0 = V+ | 17 | μA | |||||
IEE | EEPROM 写入静态电流 | ADC 转换关闭;串行总线无效 | 240 | μA | ||||
VPOR | 上电复位阈值电压 | 电源上升 | 1.6 | V | ||||
欠压检测 | 电源下降 | 1.1 | V | |||||
tRESET | 复位时间 | 器件复位所需的时间 | 1.5 | ms |
参数 | 测试条件 | 最小值 | 典型值 | 最大值 | 单位 | |
---|---|---|---|---|---|---|
EEPROM | ||||||
编程时间 | 7 | ms | ||||
写入次数 | 1,000 | 50,000 | 时间 | |||
数据保留时间 | 10 | 100 | 年 |
快速模式 | 单位 | ||||
---|---|---|---|---|---|
最小值 | 最大值 | ||||
fSCL | SCL 运行频率 | 1 | 400 | KHz | |
tBUF | 停止和启动条件之间的总线空闲时间 | 1300 | ns | ||
tHD;STA | 重复启动条件后的保持时间。 在这段时间后,生成第一个时钟(1) |
600 | ns | ||
tSU;STA | 重复启动条件设置时间 | 600 | ns | ||
tSU;STO | 停止条件设置时间 | 600 | ns | ||
tHD;DAT | 数据保持时间 | 0 | ns | ||
tVD;DAT | 数据有效时间(2) | 0.9 | µs | ||
tSU;DAT | 数据设置时间 | 100 | ns | ||
tLOW | SCL 时钟低电平周期 | 1300 | ns | ||
tHIGH | SCL 时钟高电平周期 | 600 | ns | ||
tF – SDA | 数据下降时间 | 20 × (V+ /5.5) |
300 | ns | |
tF,tR – SCL | 时钟下降和上升时间 | 300 | ns | ||
tR | SCL ≤ 100kHz 时的上升时间 | 1000 | ns | ||
串行总线超时(如果没有时钟则释放 SDA 总线) | 20 | 40 | ms |
TA = 25°C,V+ = 3.3V,在油浴中进行测量(除非另有说明)
1Hz 转换周期,8 样本均值计算模式 |
图 6-6 数据读数分布与温度间的关系(不进行均值计算,V+ = 3.3V)
串行总线无效 |
SCL 引脚已计时 |
图 6-12 ALERT 引脚输出电压与引脚灌电流间的关系
1Hz 转换周期,8 样本均值计算模式 |
TA = 25°C。V+ = 3.3V。单稳态模式,取平均值操作的样本数 = 8。 |
串行总线无效 |
标准化为 25°C,V+ = 3.3V |
SCL、SDA 或 ADD0 引脚的输入电压 |
TMP117 是一款数字输出温度传感器,专为热管理和热保护应用而设计。TMP117 兼容两线制、SMBus 和 I2C 接口。该器件的额定工作环境空气温度范围为 –55°C 至 150°C。图 7-1 显示了 TMP117 的方框图。
电源电压达到工作范围后,器件需要 1.5ms 的时间进行上电,然后才能开始转换。该器件也可编程为以关断模式启动。更多信息请参阅Topic Link Label7.5.1 部分。在首次转换完成前,温度寄存器的读数为 –256°C。
用户可通过 AVG[1:0] 位将器件配置为报告多次温度转换的平均值,从而减少转换结果中的噪声。通过将 AVG 设置为 01 来使 TMP117 执行均值计算时,器件将执行配置好的转换次数(8 次)。器件会累加这些转换结果,然后在过程结束时报告所收集的所有结果的平均值。如图 6-6 和图 6-7 中的噪声直方图所示,未进行均值计算时,温度结果输出的可重复性约为 ±3LSB,而当器件配置为执行 8 次转换的均值计算时,可重复性约为 ±1LSB。
图 7-2 显示了使用均值计算模式来实现这种噪声性能改进时的总转换周期时间折衷。由于增加了转换周期中的有效转换时间,均值计算将增加有效电流消耗的平均值。例如,单次有效转换通常需要 15.5ms,因此如果器件配置为报告 8 次转换的平均值,那么有效转换时间就是 124ms (15.5ms × 8)。使用Equation1 将有效转换时间的这种增加考虑在内,以准确计算器件的平均电流消耗值。可通过增加器件在待机期间所花费的时间(与有效转换相比)来降低器件的平均电流消耗。在出厂 EEPROM 设置下,器件配置为报告 8 次转换的平均值,默认的转换周期时间为 1 秒。
连续转换模式和单稳态模式中都可以使用均值计算。
每次转换结束时,器件都会使用转换结果来更新温度寄存器。结果寄存器中的数据采用的是二进制补码格式,数据宽度为 16 位,分辨率为 7.8125m°C。表 7-1 显示了多个示例,介绍了可从温度结果寄存器中读取的可能的二进制数据,以及相应的十六进制和温度对等值。
TMP117 还具有警报状态标志和警报引脚功能,它们使用存储在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的温度限值。写入上限和下限寄存器的数据采用的数据格式与温度结果寄存器相同。
温度 (°C) |
温度寄存器值 (分辨率为 0.0078125°C) |
|
---|---|---|
二进制 | 十六进制 | |
–256 | 1000 0000 0000 0000 | 8000 |
–25 | 1111 0011 1000 0000 | F380 |
-0.1250 | 1111 1111 1111 0000 | FFF0 |
-0.0078125 | 1111 1111 1111 1111 | FFFF |
0 | 0000 0000 0000 0000 | 0000 |
0.0078125 | 0000 0000 0000 0001 | 0001 |
0.1250 | 0000 0000 0001 0000 | 0010 |
1 | 0000 0000 1000 0000 | 0080 |
25 | 0000 1100 1000 0000 | 0C80 |
100 | 0011 0010 0000 0000 | 3200 |
255.9921 | 0111 1111 1111 1111 | 7FFF |
通过使用 MOD[1:0] 位,可以将 TMP117 配置为在各种转换模式下工作。这些模式提供了以预期应用所需的最省电方式运行器件的灵活性。
当配置寄存器中的 MOD[1:0] 位设置为 00 或 10 时,该器件将在连续转换模式下运行。如图 7-3 所示,该器件在此模式下将持续进行温度转换,并在每次有效转换结束时更新温度结果寄存器。用户可以读取配置寄存器或温度结果寄存器,以清除 Data_Ready 标志。因此,Data_Ready 标志可用于确定转换何时完成,以便外部控制器能够将结果寄存器的读取和转换结果的更新同步。用户可以设置配置寄存器中的 DR/nAlert_EN 位,以监测 ALERT 引脚上 Data_Ready 标志的状态。
每个转换周期都由一个有效转换阶段和后跟的一个待机阶段组成。该器件在有效转换期间通常会消耗 135µA 电流,而在低功耗待机期间仅消耗 1.25µA 电流。图 7-3 显示了连续电流模式下一个转换周期内的电流消耗曲线。可以使用配置寄存器中的 CONV[2:0] 和 AVG[1:0] 位来配置有效转换阶段和待机阶段的持续时间,从而能够根据应用要求优化器件的平均电流消耗。更改转换周期持续时间还会影响温度结果更新率,因为温度结果寄存器会在每次有效转换结束时更新。
使用Equation1 来计算器件在连续转换模式下的平均电流消耗。
当配置寄存器中的 MOD[1:0] 位设置为 01 时,器件会立即中止当前运行的转换并进入低功耗关断模式。在此模式下,器件会关闭所有有源电路,并可与 OS 模式结合使用以执行温度转换。工程师可将 TMP117 用于电池供电系统和其他低功耗应用,因为该器件在 SD 模式下通常仅消耗 250nA 电流。
当配置寄存器中的 MOD[1:0] 位设置为 11 时,TMP117 将运行一次温度转换,叫作单稳态转换。器件完成一次单稳态转换后,将进入低功耗关断模式。与连续转换模式不同,单稳态转换周期仅包含有效转换时间,没有待机阶段。因此,单稳态转换的持续时间仅受 AVG 位设置的影响。CONV 位不影响单稳态转换的持续时间。图 7-4 显示了 AVG 设置为 00 时此模式的时序图。当单稳态转换结束时,会设置配置寄存器中的 Data_Ready 和 ALERT 标志。Data_Ready 标志可用于确定转换何时完成。用户可在配置寄存器或温度结果寄存器上执行 I2C 读取操作,以清除 Data_Ready 标志。用户还可以设置配置寄存器中的 DR/nAlert_EN 位,以监测 ALERT 引脚上 Data_Ready 标志的状态。
无法将单稳态模式编程为默认启动模式。如果将 EEPROM 的启动模式编程为单稳态模式,则将默认设置改为关断模式。
如果配置寄存器中的 T/nA 位设置为 0,器件将处于警报模式。在此模式下,器件将把每次转换结束时的转换结果与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的值进行比较。如果温度结果超过上限寄存器中的值,将设置配置寄存器中的 HIGH_Alert 状态标志。另一方面,如果温度结果低于下限寄存器中的值,将设置配置寄存器中的 LOW_Alert 状态标志。如图 7-5 所示,用户可以运行从配置寄存器读取的一个 I2C,以清除警报模式下的状态标志。
如果用户将器件配置为警报模式,它会影响 ALERT 引脚的行为。如果设置了 HIGH_Alert 或 LOW_Alert 状态标志,器件会将 ALERT 引脚设置为在此模式下有效,如图 7-5 所示。用户可以运行配置寄存器的 I2C 读取结果(这还会清除状态标志),也可以运行 SMBus 警报响应命令(请参阅Topic Link Label7.5.3.1.5 部分)以使 ALERT 引脚无效。可以使用配置寄存器中的 POL 位设置来更改 ALERT 引脚的极性。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让器件发挥范围限制检测器的作用。因此,如果应用需要检测温度是否超出额定范围,则可以使用这个模式。
如果配置寄存器中的 T/nA 位设置为 1,器件将处于热模式。在此模式下,器件会将每次转换结束时的转换结果与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的值进行比较,如果温度超过上限寄存器中的值,则设置配置寄存器中的 HIGH_Alert 状态标志。设置后,如果转换结果低于下限寄存器中的值,器件将清除 HIGH_Alert 状态标志。因此,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差值有效地起到了迟滞的作用。在这个模式下,LOW_Alert 状态标志将被禁用,并且始终读为 0。与警报模式不同,配置寄存器的 I2C 读取不会影响状态位。HIGH_Alert 状态标志仅在转换结束时根据与上限和下限相比而得到的温度结果值进行设置或清除。
与警报模式一样,将器件配置为热模式也会影响 ALERT 引脚的行为。在这个模式下,如果设置了 HIGH_Alert 状态标志,器件将使 ALERT 引脚有效,并在 HIGH_Alert 状态标志被清零时使 ALERT 引脚无效。在热模式下,不能通过执行配置寄存器的 I2C 读取或 SMBus 警报响应命令来使 ALERT 引脚清零。与警报模式一样,如果用户调整配置寄存器中的 POL 位设置,则可以更改 ALERT 引脚运行状态的极性。
因此,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让器件发挥上限阈值检测器的作用。如果应用需要检测温度是否已超过所需阈值,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式。图 7-6 显示了此模式的时序图。
该器件包含一个用户可编程 EEPROM,具有两种用途:
复位时,该器件会执行 POR 序列,将 EEPROM 中编程的值加载到相应的寄存器映射位置。这个过程大约需要 1.5ms。上电序列完成后,器件将按照从 EEPROM 加载的配置参数开始运行。在这个初始 POR 期间,对限值寄存器或配置寄存器执行的任何 I2C 写入都将被忽略。器件在上电期间仍然可以执行 I2C 读取事务。执行 POR 序列时,将设置 EEPROM 解锁寄存器中的 EEPROM_Busy 状态标志。
如表 7-3 所示,在生产过程中,将使用复位值对 TMP117 中的 EEPROM 进行编程。Topic Link Label7.5.1.2 部分介绍了如何更改这些值。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在通用 EEPROM 位置中编程一个唯一 ID。这个唯一 ID 用于支持 NIST 可追溯性。TMP117 器件在生产调试阶段经过 100% 测试,可通过 NIST 进行追溯,且使用经 ISO/IEC 17025 认证标准校准的设备进行了验证。如果不需要 NIST 可追溯性,可仅对通用 EEPROM[4:1] 位置进行重新编程。
为防止意外编程,EEPROM 默认处于锁定状态。锁定后,对寄存器映射位置的任何 I2C 写入将仅在易失性寄存器上执行,不在 EEPROM 上执行。
图 7-7 显示了介绍 EEPROM 编程序列的流程图。若要对 EEPROM 进行编程,请首先通过设置 EEPROM 解锁寄存器中的 EUN 位来解锁 EEPROM。解锁 EEPROM 后,对寄存器映射位置的任何后续 I2C 写入都会对 EEPROM 中一个相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位置进行编程。对单个位置进行编程通常需要 7ms 并消耗 230µA 电流。在编程完成之前,请勿执行任何 I2C 写入操作。编程期间会设置 EEPROM_busy 标志。读取此标志以监测编程是否完成。对所需数据编程完毕后,发出通用广播复位命令以触发软件复位。来自 EEPROM 的编程数据随后将作为复位序列的一部分加载到相应的寄存器映射位置。此命令还会清除 EUN 位并自动锁定 EEPROM 以防止任何进一步的意外编程操作。请避免在 EEPROM 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器件来执行温度转换。
图 7-8 显示了 TMP117 的内部寄存器结构。器件的 8 位指针寄存器用于寻址指定的数据寄存器。复位值为 00。